新华社济南9月15日电(记者 赵仁伟)第十一届全运会还有一个月即将揭幕。作为东道主,山东省在过去4年时间里走过了不平坦、不平凡的筹办道路。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内自然灾害的影响,面对前有北京奥运会、后有广州亚运会的“夹击”,山东省坚持举省办全运、创新办全运、开放办全运,在办赛理念、办赛体制、办赛成效等方面亮点频闪。
在克服金融危机中确保筹办顺利
筹办全运会是一项耗资巨大、繁杂浩大的超级工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一度给山东省的筹办工作蒙上了阴影。为此,山东全省上下打起了一场迎难而上、创新求实的筹办攻坚战。
山东省副省长、十一运会组委会副主任黄胜表示,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自然灾害的影响,山东省及时采取各种应对措施,确保了各项筹办工作的顺利平稳进行。首先,在整体思路上,坚持把筹办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全运经济带动战略,借会造势,借势发展,充分利用十一运会带来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加快服务业包括旅游、金融、商贸、通讯、文化和体育产业的发展,从而有力降低了金融危机给十一运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在用好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组委会想方设法开源节流,筹措办赛资金。受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企业由于经济效益不佳,赞助能力和意愿下降,加之前有奥运会、农运会,后有世博会、亚运会,使十一运会市场开发工作遇到了极大挑战。十一运会组委会技术专家、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刘清早告诉记者,面对严峻形势,十一运会学习借鉴了北京奥运会和历届全运会的经验,聘请国内知名专家进行指导,对整个市场开发的资源体系进行科学界定划分,从行业定位、准入门槛、赞助商等级设定、赞助商回报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得到了广泛认可。目前,组委会已与67家知名企业签订了赞助合作协议,签约资金、物资和服务额达6亿元,这一数字大大超过了历届全运会。
创新办赛体制 动员全民参与
黄胜介绍,为了办好十一运会,山东省实行以济南为主赛区、其他16个城市为分赛区、全省共同承办的办赛体制。在项目布局上,充分发挥山东城际交通便捷的优势,做到同一个项目的赛区跨度不长于3小时路程,以便于统一组织指挥和参赛队伍快捷转场;在竞赛编排上,综合考虑场馆情况和运动员参赛需要,留有充分的间隔调整时间,确保发挥出最高竞技水平。
“两级组委会的模式是十一运会的一大创新,”刘清早介绍说,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办赛的组织管理和领导,十一运会除了省组委会外,还在各个分赛区建立了赛区组委会,取代了以往分赛区由竞委会负责的模式。同时,对省组委会和各举办城市组委会进行了事权责任划分,并编制了整体工作进度表和各专项工作进度表,使得筹办组织工作有序推进,“做什么事,什么时间做,由谁来做,都更加明确了”。
刘清早说,山东省在筹办过程中还贯彻了一个基本理念,即组织逐步升级、宣传逐步升温、人员逐步到位、工作不断深入,就是根据工作的进度,调整人力物力的投入,减少了浪费,体现了组织管理工作的科学化。
在筹办过程中,山东省注重充分集聚广大群众的智慧,吸引群众对全运会的关注和参与。十一运会的办赛理念、筹备方案、主题口号、会徽、会歌、吉祥物、宣传画、开闭幕式方案等,十一运会组委会都公开征集,组织专家评审,及时向全社会发布;城市运行管理、场馆建设改造、环境氛围营造等也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追求长远效益 全民共享体育
山东省在筹办工作中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满足赛事需要,又能够长期利用。场馆建设在保证参赛观赛的同时,强化全民健身功能,以利赛后开放利用,服务社会群众。滕州市体育局局长张笃超说,为了承办十一运会跆拳道比赛和女足小组赛,滕州市投资4.2亿元建设了滕州市体育中心,除了拥有体育场和体育馆、游泳馆外,体育中心还建有室外篮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场等,这里就是一个供广大市民休闲健身的大公园。
十一运会的筹办过程还成为山东省全民健身工程大发展的过程。各赛区抓住承办全运的契机,大力加快全民健身体系建设步伐。据了解,山东省共投资43亿元,规划建设城市全民健身工程861项,将在9月底前全部完工。此外,还投资6.5亿元用于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已使3.2万个行政村有了篮球场、乒乓球台和健身路径,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40%。
黄胜介绍,结合城市规划建设改造,全省各地都大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促进城市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市容市貌得到了明显改善,人民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