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记参加历次国庆阅兵执行演奏任务的解放军军乐团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9月17日   来源:新华社

为伟大祖国高奏凯歌
——记参加历次国庆阅兵的解放军军乐团

    新华社北京9月16日电(新华社记者李宣良、白瑞雪)今年10月1日,解放军军乐团将第14次执行国庆庆典和阅兵演奏任务。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司礼部队和大型专业管乐艺术团体,他们圆满完成了党、国家和军队的重大内外事司礼演奏任务7000多次,迎送过160多个国家近千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事领导人,完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有的国家重大庆典、重要会议的演奏任务,举办了4000多场次各种形式的音乐会。

    在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他们曾用音乐激励革命战士冒着密集的炮火奋勇向前;在繁荣昌盛的和平年代,他们用音乐展示国威军威,传递和平与友谊……

    出色执行上万次国歌演奏任务,是当之无愧的国歌演奏“国家队”

    这是一支与共和国一同诞生的部队。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以华北军区军乐队为主体组成的联合军乐团首次亮相,200名年轻的军乐队员手持着大部分缴获来的西洋乐器,整齐地列队在国旗杆下。

    在毛泽东主席亲手按下电钮升起国旗的历史性时刻,他们第一次向全世界奏响了刚刚被确定为代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将第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送上了天安门广场上空。

    1950年10月1日,在共和国第一个生日的庆祝典礼上,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高兴地呼喊“人民万岁!”“军乐队万岁!”。在毛主席的亲自倡议下,1952年7月10日军乐团扩编成立,随后便以千人军乐团的宏大气势参加了历次国庆庆典。

    国歌,是国家的代表。能够准确、高水平地演奏好国歌,对军乐团的每一名队员来说,不仅是业务技能的要求,更是维护国家形象和尊严的使命。

    在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上奏响国歌,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演奏,是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标志。

    按照中英谈判结果和政权交接仪式安排,我国必须在1997年7月1日零时零分零秒奏响国歌。提前一秒,有违谈判达成的协定;晚奏一秒,则意味着百年耻辱的延续。

    为圆满完成这一重大任务,军乐团精心准备了近半年时间。为适应现场要求,乐队每天在零点进行“实战”演练。

    6月30日午夜,当英国查尔斯亲王讲话结束后,英国皇家乐队奏出英国国歌,米字旗徐徐降落。此时,人们的目光聚焦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和三军仪仗队的队员身上。

    当历史的指针指向7月1日零点零分零秒的时候,代表亿万中国人民心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划空而出。伴随着铿锵的旋律,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

    交接仪式结束后,出席仪式的各方代表纷纷与乐队队员合影留念。当地媒体盛赞:“解放军军乐团奏出了祖国的尊严和中国人民的豪情。”

    自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演奏刚刚被确定为代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起,在我国几乎所有的重大历史时刻,解放军军乐团都以高度的使命意识和出色的业务技能高奏国歌。在上万次演奏中,他们没有出现任何差错,被形象地称为演奏国歌的“国家队”。

    1999年国庆50周年阅兵,组成以解放军军乐团为主体的千人乐队。乐队总指挥、解放军军乐团团长于海回忆说,近3个月的艰苦训练中,烈日下长时间的站立让许多人的腿打不了弯,长时间的演奏让许多人的嘴吹破了皮。艰苦的付出,获得了令人欣慰的回报。在长达几个小时的演奏中,他们没有吹错过一个音符。

    圆满完成千百次外事任务,成为国家和军队的“形象名片”

    军乐艺术,是战争的产物,战场上的硝烟造就了其威严的气势、雄浑的音响。当远离了战争,军乐又以铿锵的节奏和激昂的旋律,传递着和平与友谊。

    1972年2月21日晚,人民大会堂大宴会厅灯火辉煌,周恩来总理在这里举行宴会欢迎美国总统尼克松。

    尼克松的访华,是中美外交史上的“破冰之旅”。担负司礼演奏任务的解放军军乐团队员们深知责任重大,为完成好这一任务,从乐曲的选择、作品的思想性、风格、速度等方面都做了精心准备。

    伴随着悠扬的席间乐曲,两国领导人进行着友好交谈。突然,尼克松的话语停住了,脸上露出惊讶又喜悦的神色,目光投向了乐队。乐队正在演奏来自他家乡的乐曲——《美丽的阿美利坚》《牧场上的家》和《火鸡在草堆里》。

    看到这一幕,周总理随即叫来秘书,亲笔书写一张字条:“请乐队把3首美国乐曲再演奏一遍。”顷刻间,优美的旋律再次在大宴会厅响起。

    在宴会即将结束的时候,尼克松总统在周恩来总理的陪同下,专门来到乐队前敬酒表示感谢。

    尼克松总统在回国之前,举行了答谢宴会,在祝酒词中出人意料地加了一句:“我不仅要特别赞扬那些准备了这次盛大宴会的人,而且还要赞扬那些给我们演奏了如此美妙音乐的中国军乐团的演奏家们。我在外国从来没有听到过演奏得这么好的美国音乐。”

    几十年来,解放军军乐团圆满迎送了160多个国家近千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事领导人。他们精湛的演奏技艺和优良的军人作风,赢得了客人们的称赞。

    1972年12月9日,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在访问中国的旅途中创作了歌曲《中国,我亲爱的第二故乡》。当天深夜,军乐团接到通知,亲王第二天早晨抵达北京,欢迎乐曲要用亲王的新作,而此时距亲王到达北京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了。

    军乐团立即进行研究布置,组织改编、抄谱、背谱、编队、合练…… 在欢迎仪式上,当亲王听到欢迎用曲是自己刚刚在列车上创作的新作品时,非常惊奇和兴奋,连连向乐队合掌致意,并在其下榻的宾馆,专门设宴答谢军乐团。

    军乐演奏,并非简单的吹拉弹唱。队员们面对的,往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与牺牲。

    2008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在海南举行,参加论坛的国家元首有10多位,司礼演奏任务繁重,标准要求高。

    会议期间,一些队员患急性肠炎,相继出现头晕、腹泻、严重脱水等症状。4月13日,为了完成欢迎智利总统巴切莱特的仪式司礼演奏任务,几名生病的队员,拔下正在输液的针头,冒着近40摄氏度的高温,精神抖擞地列队在仪式现场。

    随着指挥棒优美的划动,铿锵的军乐立时响起,队员们将长达3分钟智利国歌完整地背谱演奏完毕。当军乐声停止的瞬间,智利总统带头鼓掌,全场随之响起如雷掌声……

    音乐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解放军军乐团不仅展示了国家和军队的形象,而且向世界传递了中国人民对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和对和平的追求。

    2000年初,解放军军乐团在德国第36届不来梅国际音乐节上进行首场演出后,一位曾在德军军乐团任长号手的老人握着演奏员的手说:“你们是来自东方的文化使者,你们演奏的旋律让我了解和认识了中国,你们是热爱和平、团结友善的民族。”

    改革开放以来,军乐团先后应邀赴10多个国家参加国际性音乐节、军乐节和访问演出。在出访加勒比地区五国期间,他们被当地媒体称为“中国旋风”。

    近几年,军乐团还应邀派出6批专家组,赴马里、乍得、圭亚那、厄立特里亚、文莱等10多个国家执行教学任务,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扬。厄立特里亚总统亲自为专家组成员签署和颁发嘉奖令,马里总统授予专家组3名同志“大骑士”勋章。

    为军队和地方培养万名音乐人才、举办数千场演出,用音乐凝聚起爱国力量

    每一名新队员入团,学习的第一支乐曲必然是国歌;每一场重大演奏,演奏的第一首曲目必然是国歌——这已成为军乐团60年不变的传统。

    “国歌是飘扬在国旗上的旋律。它不仅仅是一首歌,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元素和国家的象征,它不仅仅是音乐,更是中华民族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的表达。”于海说。

    于海说,他几年前发现,一些人只把国歌当作一首普通的流行歌曲,认为会不会唱都没有关系,社会上甚至出现了胡乱改编国歌歌词、在商业场合乱奏国歌等现象。

    针对这些情况,解放军军乐团在以高昂的士气、严谨的作风演奏国歌的同时,大力宣扬、传播国歌与国歌知识。

    在数千场次的文艺演出中,他们坚持演出保留节目《国歌介绍》,还专门举办共和国礼宾乐曲专场音乐会,向广大群众普及国歌知识。在对业余管乐团的辅导教学过程中,军乐团的演奏家们教授的第一首曲目就是国歌。

    几十年来,在为军队和地方培养了近万名演奏、指挥和艺术管理人才的同时,他们还为全国近万所大中小学的业余军乐队进行业务辅导,先后协助南昌、上海等地成功举办军乐节和管乐艺术周。

    在他们的带领下,十几年来,全国有数千支业余管乐团队奏响了庄严的国歌。

    南昌大学一名大学生听完讲座后在网上留言说,他接受了一次神圣的国歌的洗礼,那么庄严,那么神圣,又那么亲切、温暖,从此,他了解了国歌的真谛——民族灵魂的最好诠释、一代代后人铭记历史的精神载体。

    军乐,具有鼓舞人心、凝聚力量的独特魅力。哪里有需要,他们就把音乐送到哪里。几十年来,军乐团的演奏家们上高山下海岛,走戈壁穿丛林,足迹遍及除台湾省以外祖国的山山水水。

    他们冒着唐山大地震的余震,作为全国第一批文艺单位慰问团赴灾区演出;他们冒着炮火硝烟,赴南疆前线慰问部队;在抗击非典、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军乐团多次派演奏员、创作员,第一时间赴灾区慰问,及时把党的温暖送到人民群众和广大官兵心中,并推出了一大批反映广大军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和自然灾害的精品力作。

    在世界军乐史上,在海拔3000多米的地方吹奏了2个多小时,可能是唯一的记录。专家说,这是奇迹。战士说,这是真情。

    1995年8月,军乐团组成55人演出队赴西藏慰问演出。到达拉萨后,由于海拔高,一些队员出现了强烈的高原反应,头痛眩晕、胸闷气短,恶心呕吐。西藏军区领导建议把首场演出推迟一天,但队员们却坚持演出如期进行。

    当队员们以饱满的精神、整齐的阵容出现在舞台上时,全场掌声雷动。管乐主要依靠气息吹奏,高原氧气不足内地一半,加上高山反应,连续吹奏,大家不得不靠大量的药物和吸氧来维持。

    队员在台上飒飒英姿,在台下却苦不堪言。乐队指挥张建民走下台时头晕目眩,上气不接下气,一头栽倒在地;正在演奏的苏勇突然鼻孔流血,他趁换曲的瞬间,用手纸一塞,又继续吹奏……

    首场演出,军乐团就坚持了两个小时10钟。官兵们激动地说:“军乐团是靠着‘半口气’在高原演出了一台精湛的音乐会。”

    2003年11月,在赴福建慰问演出时,为了驻守在海岛哨所的5名执勤的战士能看到演出,军乐团派出小分队一路坐车颠簸了3个多小时,又身背乐器徒步攀爬1个多小时赶到哨所,终于为战士们奉献上了近两个小时的专场音乐会。

    音乐会在守岛战士与军乐演奏家的同声高歌中达到高潮,《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的旋律在海天间久久回荡……

 
 
 相关链接
· 阅兵总指挥房峰辉详解国庆阅兵的筹备和训练情况
· 阅兵总指挥房峰辉详解国庆60周年阅兵亮点和特色
· 聚焦阅兵:6位共和国将领先后担任国庆阅兵总指挥
· 世界阅兵史上最大规模直升机编队将飞越天安门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