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金边9月18日电(记者 张瑞玲 雷柏松)第二届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走廊论坛17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落下帷幕,与会六个成员国部长表示将努力消除跨境运输障碍,加快本区域东西、南北和南部三条经济走廊建设。
来自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六个大湄公河次区域成员国的政府高官、亚洲开发银行官员以及商界人士共百余人出席了为期两天的论坛,就加强区域内国家跨境合作和加快经济走廊建设等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与会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六国部长一致表示将努力消除跨境贸易和运输障碍,加快本区域三条经济走廊——东西经济走廊、南北经济走廊和南部经济走廊的建设。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在论坛上表示,中国将继续大力促进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他指出,湄公河流域国家交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目前各成员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将交通走廊转变为经济走廊,优先考虑区域内资源开发与利用;加强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充分发挥私营部门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区域内东西、南北和南部三条经济走廊之间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推动简化海关程序,促进贸易合作。
柬埔寨商业大臣占巴实说,大湄公河次区域机制建立17年来取得重大成果——签署了一系列协议、条款及谅解备忘录,出口增长4倍,外来直接投资增长7倍,数百万人摆脱了贫困,修建了数千公里道路,建起了几千公里长的输电线路和通信光缆,其他基础设施也日渐发展完善。他高度评价中国和亚洲开发银行在推动和支持大湄公河次区域发展,尤其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占巴实说:“目前这场金融危机使我们面临新的挑战,更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加快一体化进程和加快执行共同政策。”他呼吁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领导人大力推动这一进程,扫除障碍,加快经济走廊建设步伐。”
他强调,经济走廊论坛是本地区经济走廊发展的催化器,是讨论和阐述次区域合作关键问题的重要平台。经济走廊的发展仍将是大湄公河次区域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亚行副行长劳伦斯·格林伍德认为,“现在湄公河流域国家需要加倍努力,简化跨境运输手续,降低运输成本,以确保区域内国家间贸易快速发展”。
第二届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论坛结束时,柬埔寨与泰国签署了《跨境运输协议》。根据协议,柬泰两国目前每天将允许对方的40辆货运卡车进入本国,将来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过境卡车数量。
本届经济走廊论坛包括省长论坛和经济走廊主论坛,论坛的主题是“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走向一体化、和谐与繁荣次区域的通道”。
首届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论坛于2008年6月份在中国昆明举行。建立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论坛的倡议是由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3月在老挝万象出席大湄公河次区域第三次领导人会议时提出的,得到大湄公河次区域其他国家及亚行的支持。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是由亚行1992年发起成立,由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等六个成员国共同参与的一个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1998年举行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第八次部长级会议提出了经济走廊的概念,其含义是将交通走廊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为各国间的合作与往来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