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的卫星 来自贫民窟的交响乐团
――委内瑞拉馆演绎交流和包容
新华社上海9月21日电(记者吴宇)委内瑞拉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简称上海世博会)的自建馆,21日在此间动工。委内瑞拉外交部副部长兼委内瑞拉展区总代表泰米尔·波拉斯·庞塞莱昂携手上海世博会组织者共同为委内瑞拉馆奠基培土。
今年初,由中国制造、发射并在轨交付的委内瑞拉第一颗卫星,开始在通信、广播、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领域大显身手。到上海世博会开幕后,这颗卫星还将扮演一个新角色:向上海世博会观众实时传输委内瑞拉的民间节日和市民生活,特别是让中国观众更多了解地球另一端的委内瑞拉并开展实时交流。
当设计师法昆多·鲍德温·特兰告诉新华社记者这个创意时,他同时带来了一件“得意之作”――委内瑞拉馆的设计图。届时,卫星传输的声音和画面将通过委内瑞拉馆内一座音乐厅的大型显示屏播放。而这座可容纳286名观众的音乐厅,除了开展卫星直播外,还是委内瑞拉西蒙·玻利瓦尔青年交响乐团在世博会期间的“主场”。
西蒙·玻利瓦尔青年交响乐团以大多数团员来自贫民窟而著称,“演奏与奋斗”是这个团的座右铭。音乐,在这里已不仅仅是艺术熏陶的工具以及高雅文化的象征,而是讴歌生命尊严与高贵的人生赞歌,是激发灵魂向善、生活积极向上的动力。30多年来,一位位为贫困家庭所困、甚至触犯过法律的青少年,走进这个特殊的交响乐团,经过音乐的洗礼与磨砺,重新融入社会并作出有益的贡献。
今年4月,拥有86年历史的英国《留声机》杂志评选世界十大最具影响力的乐团,西蒙·玻利瓦尔青年交响乐团携手柏林爱乐乐团、纽约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等,榜上有名。以此衡量上海世博会委内瑞拉馆的音乐厅,它留给这一交响乐团的空间可能太小了。
法昆多·鲍德温·特兰说,委内瑞拉馆的展示主题是“美好的生活创造美好的城市”,因为没有生活本身的充分参与,人们将无从追寻更美好的城市。让西蒙·玻利瓦尔青年交响乐团加入委内瑞拉馆的展示,并不在于其一共能演出多少场次,更重要的是,其本身就是一个活的例证,即一个社会边缘人群完全可以创造出美好的生活,只要城市提供包容的空间以及具有变革意义的教育。
据介绍,与西蒙·玻利瓦尔青年交响乐团的成长一样,委内瑞拉馆在建筑设计上也强调一个原则,即展现一个无界限的、无内外之分的、包容的、新型的城市形象,并以此融合更多的社会动因。近似“8”的循环线结构,同时也有“城市如同一条不间断的道路,前方永无止境”的寓意。
在占地3000平方米的委内瑞拉馆,人们可从不同的建筑形态,一窥委内瑞拉自然地理与历史文化的多样性。例如,反映委内瑞拉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居住生活的带回廊的庭院、象征苍穹的音乐厅球状屋顶、代表“世界核心”的中心立柱等。
法昆多·鲍德温·特兰认为,这些委内瑞拉的传统建筑元素,代表了以团结、共存、平衡和尊重环境为特点的生活模式,而这正是当代城市亟须的生活概念。
法昆多·鲍德温·特兰引用了南美诗人博尔赫斯的《庭院》一诗,来阐述委内瑞拉馆独特而优美的建筑意境:“夜幕降临 黯淡了庭院中的三两光彩 今夜 月亮又明又圆 不再主宰这空间 庭院被天空浸润 庭院是一道斜坡 天空流淌入家园 安宁 永恒守候在交错的星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