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壮美史诗—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侧记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9月29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记者 廖翊)这是表现中华民族自1840年以来的169年奋斗历程的壮美史诗,可歌可泣、气壮山河、感天动地、催人奋进!这是新中国60年艺术舞台的一出盛世华章,3200多名演员在现代化的舞台上进行宏大、磅礴的表演,叱咤风云、跨越时空、摄人心魄、美轮美奂!

    从9月20日到28日,新中国第三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连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这部由中国当代最优秀的艺术家精心打造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以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感动、震撼了所有观众,赢得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首都各界群众的热烈掌声,演出获得巨大成功。

    广场艺术和舞台艺术的高度融合——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艺术,伟大的艺术需要伟大的创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呈现出迄今为止中外演出中罕见的舞台景观。

    没有大幕,没有画布,没有任何常规布景。观众走进大会堂,但见大会堂那宽阔的舞台变成从低到高直通云天的台阶,台阶上满是洁白的和平鸽。一位圣洁的白衣少女怀抱一束鲜红玫瑰,立于天阶之上;身后群山逶迤,沃野千里……整个舞台像一面镜子,由斜面台阶与舞台构成一个巨大广场。这个由广场艺术与舞台艺术高度融合的无限扩大的舞台,不断变幻着中华民族169年的历史风云,展现出一个个代表性的历史场景,中华儿女在此进行跨越169年时空的对话,演绎着中华民族大开大合的宏伟史诗。

    走进大会堂的观众,无不被这空前的舞台及其营造的历史空间所震撼,被它无穷变幻的视觉冲击所激动。3200多名演员,500多盏电脑灯,140台LED灯,50台两万流明大功率投影镜灯,16组合成的多声道环绕音响,71级四层楼高环形合唱台阶,7000多套服装……构成了一个辉煌舞台及一场伟大演出的元素,同时昭告着一个崛起大国的强大实力和非凡创造力。

    土地·家园·希望——史诗的基调与制高点

    两声钟响,敲开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序曲,诗人艾青的这两句名诗映现屏幕:“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紧接着,在《我的家园》那天籁般的歌声中,出现无边的原野,男女拉犁艰难地耕作在地平线……

    《复兴之路》一开头,就以极为艺术和诗意的手法表现中国农耕社会、农耕文明的风貌,展示出中国百姓“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存状态。这就是我们的祖国,这就是我们的故土,这就是我们的家园,这就是我们的历史!

    土地、田园多次在这部舞台史诗中出现:有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国土,有日本侵略者蹂躏、践踏的家园,有翻身农民耕耘的金色田亩,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大地希望的田野……169年来,我们的苦难、抗争、革命、翻身、改革、希望、未来,都与这块土地命运相连。

    这部舞台史诗,艺术表现了这个国家和人民最真实的生存状态,始终激荡着炽热的故园情、家国恋;以史诗般的叙说和歌吟,揭示了169年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的奋斗背景,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成功、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根本原因,展示出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的光辉前景。这一切,确立了这部史诗的基调和高度。

    从六个人的长征到一个人的呼唤——艺术表现的重大突破

    “必须尊重史实,必须创造史诗。”总导演张继钢和他的团队将艺术概括、艺术再创造的准确、独到作为这部舞台史诗的重要追求。

    在对历史事件的诠释中,《复兴之路》常常出人意料、摄人心魄。

    谁会想到,编导只用6个舞蹈演员表现“铁流二万五千里”的红军长征?但是,当看到6位战士在一束聚光灯下相互传递不倒的红旗、挣扎着过雪山草地时,谁不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信仰和英雄气概激动?

    如何表现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国号?背着报话机南下与残敌作战的战士不幸中弹,他用生命的最后一息为战友们传达新中国的国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微弱的声音被战友们含泪相传,最后被合唱队喊响于天际!

    在表现汶川地震中感天动地的救助时,废墟上轻轻响起这样深情的歌声:“我在呼唤你,一声低,一声高;你要等着我,每一分,每一秒……”一首女声独唱《呼唤》,将中华儿女在旷世灾难面前最动人的人性之光表现得何其辉煌炫目……

    这些场景,因其极大的典型性而显示出巨大张力,并赋予舞台史诗崇高、壮烈的色彩,让现场观众一洒热泪。

    “我要求我的团队在每个细节上都要绞尽脑汁。情节的推进,一定要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张继钢说。

    观众来自心底的掌声和泪流,让人感受到这部舞台史诗在再创造上的重大突破和成功。

    3200人同一心——奇迹背后的感动

    由一个国家3200名演员同台表演本民族的壮丽史诗,在中外文艺舞台上,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奇迹在台上,也在台下。在幕前,也在幕后。在鲜花送不到的人们那里,在喝彩听不到的地方。”与《复兴之路》剧组一路走来的剧组宣传部主任毛时安这样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也一次次被这奇迹背后的故事所感动。

    著名表演艺术家田华以80多岁高龄登台朗诵期盼祖国统一的诗歌《海峡愿景》。长时间、高强度的排练使她犯了骨膜炎、腰腿疼,但仍以极大的热情一丝不苟地坚持排演。她说,能在晚年为祖国母亲演一台节目,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歌唱演员韩红在身体不适的情形下,仍然坚持以最好的状态唱完《我们的田野》。她被搀下场后对记者说,这首歌只有两分钟,是我歌唱生涯中最宝贵的两分钟。

    朝鲜族舞蹈演员李成淑过完春节就一直在北京参与舞蹈的创排。舞蹈编导邱辉等领着青年舞蹈演员,在夏日的高温下一遍遍排练节目,在汗水和泪水的浸泡中为这部史诗奉献出《我们的家园》《曙色》《为了母亲》《打过长江去》等一个个精彩舞蹈……

    “我们是优秀的中华儿女,谱写时代的新篇章……前进,前进,向前进!走向复兴,创造辉煌!”一曲雄壮的合唱《走向复兴》,唱响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最后的华彩,唱出了3200名创造奇迹的中国文艺工作者的心声,唱出了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期望!

 
 
 相关链接
· 胡锦涛等与首都群众观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
· 《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展2天半接待观众1.5万多人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