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10月1日电(记者王圣志)记者从安徽省教育厅获悉,今年安徽省没有一名大中专学生因贫辍学。目前,助学体系已经在安徽实现了全覆盖,“奖、贷、勤、补、减”等多项资助措施全面得到落实。
据安徽省教育厅统计,今年春季学期,安徽高校有1192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954万元;20924名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1.04亿元;15.2万名学生获得了国家助学金3.03亿元。7.08万人获得国家开发银行或省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发放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3.58亿元。各项资金累计约7.7亿元。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安徽省高校、社会机构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今年上学年,安徽高校、社会、个人等设立的校内奖、助学金发放7932.9万元,发放17.98万人次。4.5万人次学生参加勤工助学,获得补贴1891万元。中等职业学校也积极筹措资金,设立各类奖助学金。
为确保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正常入学,安徽实施了教育、民政、工会及学校“四位一体”的绿色通道政策,从“家门”到“校门”无缝对接。招生期间,教育部门就提前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简介》等助学政策刊印在报考材料和录取通知书上,中职学校录取新生同时寄送《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请表》等相关材料,方便学生在入学前做好准备工作。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省大中专学校无一例外的实行了先行报到、再核实给予资助的办法。对被省内外高校录取的特困家庭子女,各地还提供新学期赴校路费,帮助贫困学子顺利到校。
同时,安徽省教育厅积极协调金融单位提早对各县区学生资助部门的业务经办人员业务培训,并结合本地高考录取新生的基本数量,采取先为在校生办理后为新生办理,先远后近、先省外后省内方式,确保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高效有序。
目前,安徽省已经建立起以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社会资助为补充的多元化资助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