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体育场馆被不少上海市民当作假日又一个“聚点”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10月06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10月6日电(陈一馨、高路)走亲访友、购物旅游、“宅”在家里休养生息,除了上述“常规节目”之外,运动健身正成为过长假的新选择。随着10月1日起《全民健身条例》的正式实施,既能运动健身、又能和亲朋一聚的体育场馆,开始被不少上海市民当作假日休闲娱乐又一个“聚点”。

    国庆长假期间,前来上海源深体育中心运动健身的市民络绎不绝。在篮球公园的每一个篮板下,都聚集了不少年轻人轮番上场,乒乓球和羽毛球场地更是需要提前预约买票。

    “在家里‘宅’着,不如去体育场馆挥一把汗。”今年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顾胤说,自己平时上班很少有时间运动,打篮球这样的集体运动更是凑不到人,所以长假里和大学同学相约打上半天篮球,顺便还能聚聚。”

    篮球公园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平日前来锻炼的市民并不多,且多数人是住在附近的居民,而长假这些天里,则主要以和朋友结伴的白领居多,乒乓球、羽毛球场地则大多以家庭为单位。

    不少过去一放假就在家“闭关闷睡”的白领,开始有意识地“动”了起来。在一家外资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青年吴杰说:“工作以后,难得有机会出汗,打打球,可以‘排毒解压’,这样的放松效果比在家‘闷睡’要好多了。打一场球,算下来人均大约花个10元钱,也比唱歌、吃饭要便宜许多。”

    《全民健身条例》10月1日施行以来,上海不少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确定了每月的“全民健身日”,向公众免费开放。源深体育中心的免费开放日是每月5日,10月5日这一天,小足球场、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场地相继免费开放,当日的场馆里人头攒动。

    除了体育场馆,上海社区居民自发组织的健身运动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在浦东新区南码头街道的社区中心,每晚都聚集了不少居民练习排舞和交谊舞,伴随着轻快的音乐和舞步,一股节日里欢乐、祥和的气氛在社区中弥漫开来。

    逐渐普及的街道社区健身设施网点,吸引了不少小区居民在闲暇时前来健身。家住南码头街道的居民柳阿姨说:“以前觉得健身一定要去健身房,离自己很遥远。现在家门口有了简单的健身器械,我有空就去伸伸手、动动腿,也能融洽邻里关系。”目前,上海不少社区的健身网点多以健身器材为主,一些社区的居民也希望在居住地附近能开设更多更集中的健身场馆,如羽毛球馆、乒乓球房等,方便他们开展更丰富的健身活动,并满足不同年龄段的需求。

 
 
 相关链接
· 上海十大公共卫生公益实事完成 主要惠及困难群体
· 上海长假前三天商业零售额12.45亿
· 上海首例甲型流感重症病例患者康复出院回家过中秋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