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10月15日电(记者李钧德)粮食总产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的河南省,今年战胜多重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再夺丰收。据河南省政府提供的消息,今年河南粮食总产量将达到1078亿斤,比上年增产5亿斤,再创历史新高。
分析人士认为,在去冬今春遭遇5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秋季狂风暴雨造成未成熟作物大面积倒伏的情况下,河南省粮食总产能够再创新高,并实现连续四年突破1000亿斤的目标,充分证明了在党中央国务院及河南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农惠农政策支持下,河南省农业的基础地位更加牢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粮食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
河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省份。从2000年开始,河南省粮食总产已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如何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使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河南省委省政府特别提出,要站在扩内需、保增长、保稳定的高度,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支农政策实施力度,切实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为此,全省先后实行了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等十六项补贴。
在认真贯彻中央支农惠农政策、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河南省还重点强化了科技对粮食生产的支撑,选育推广了郑麦9023、郑单958等一批产量高、品质好的农作物新品种;农业部门在大力推广机耕深耕、种子包衣、配方施肥、旱作栽培等关键耕作技术的同时,还派出数万名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农业生产进行技术指导。目前,河南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小亩平均亩产由解放初的42.5公斤,提高到目前的400公斤左右,增长了近10倍。
针对河南过去存在的重夏(夏粮)轻秋(秋粮)、秋季易遭涝灾等影响粮食增产的关键因素,河南省委省政府今年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实施“450行动计划”夺取秋粮丰收 实现全年粮食产量超千亿斤的意见》,对秋粮生产进行部署和安排,力求做到夏秋并重。另一方面,针对秋季易涝问题,河南省财政拿出1亿元专项资金,对黄淮海平原及南阳盆地的低洼易涝秋播面积进行了治理。
河南省农业厅总经济师魏仲生告诉记者,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河南省委省政府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涉农各部门密切配合,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这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作用,才使今年河南省在粮食种植面积、单产总产水平、品种品质等三个方面均出现了历史性突破,才使河南省的粮食生产战胜历史罕见的冬春连旱、秋季的狂风暴雨,获得来之不易的大丰收。
眼下,正是秋冬种的关键时节。在总结今年丰收经验的基础上,河南省有关部门正在采取各项有力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确保夏粮播种面积稳定在7900万亩以上,为明年的丰收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