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东盟国家领导人将出席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
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
新华社南宁10月17日电(记者王志伟)记者10月16日从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和广西外事部门了解到,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将继续保持高规格、高层次。
在已经明确了代表团团长的东盟国家和东盟秘书处代表团中,国家领导人率团出席的代表团5个,老挝总理波松、越南常务副总理阮生雄、缅甸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第一秘书长丁昂敏乌上将(缅甸排名第五位国家领导人、副总理级)、菲律宾众议长诺格拉雷斯、柬埔寨国务兼商业大臣占蒲拉西;部级官员率团出席的代表团5个:东盟秘书处秘书长素林、泰国商务部常务秘书长严勇(副部级)、新加坡贸工部兼新闻、通讯及艺术部副部长陈振泉、印尼贸易发展研究署主席穆斯达尔(副部级)、文莱工业与初级资源部部长叶海亚。
此外,国际组织、国际友好城市、各国驻华使节等代表团中已经明确出席的重要外宾有: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副秘书长佩特科·德拉加诺夫、日本友城熊本县副知事兵谷芳康、韩国友城忠清北道经济通商局局长郑正淳、匈牙利沃什州中国事务专员金建英、法国驻广州总领事章泰年、以色列驻广州总领事倪亚伯拉罕等。
据介绍,在上述重要外宾中,共有副总理级以上领导人5人,部级官员32人,驻华大使4人,驻广州总领事2人,驻南宁总领事、代总领事3人。
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于2009年10月20日—24日在广西南宁举办。第六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也将于10月20日在广西南宁举办。
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与合作多姿多彩
新华社南宁10月17日电(记者张莺、唐绪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即将建成,中国——东盟博览会第六次在南宁举办……在中国与东盟国家日益密切的经济往来中,多姿多彩的文化交流合作始终起着润滑剂的作用。而作为中国——东盟经济文化交流的“桥头堡”,地缘、文化上的接近使得广西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更具优势。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多次组织文艺团体到境外演出,勇“闯”东盟。2008年2月,受文化部委派,由中国对外演出公司、广西杂技团、广西歌舞剧院组成的广西艺术团一行40人赴印尼演出。
每年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都专门组织东南亚风情歌舞演出,让来自东盟国家的演艺团体在南宁尽展异国魅力,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人民在文化上的互相了解与欣赏。
除了演艺交流,中国与东盟的文化交流也进入了具体项目和产业运作层面。据自治区文化厅介绍,2006年广西就已着手与越南共同打造下龙湾大型海上实景演出项目。越南广宁省文化官员在桂林观看了《印象·刘三姐》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之后,认为具有“海上桂林”之称的广宁省下龙湾也可以开发一台实景演出,便多次到广西桂林“取经”。广西文化部门与越南达成协议,把中国的资本、创意、运营模式等和越南的民族风情相融合,共同打造下龙湾大型海上实景演出项目。目前,这一项目已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
此外,《印象·刘三姐》模式还被移植到了柬埔寨,中国广西和柬埔寨联合打造的吴哥实景演出,目前也正在筹建中。
广西文化部门透露,在继续延伸“刘三姐”品牌之余,广西还将挖掘崇左市龙州县的天琴艺术,打算把龙州天琴与东盟国家乐队组合在一起,组成跨国文化产业。
自治区文化厅厅长余益中说,广西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不仅集中在演艺产业,文博等方面的合作也前景可观。2008年初,广西民族博物馆等与东盟各国博物馆联合举办了“广西民族博物馆与东盟十国博物馆工作交流座谈会”,就共同举办“东盟文化展”与“博物馆10+1联盟”项目进行了交流。同年12月,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等联合举办了为期3个月的“海上丝路遗珍--越南出水陶瓷精品展”,在广西共展出224件陶瓷器物,开展当天参展人次便达到1万人。
“广西还将继续把东盟文博界优秀产品引进来,例如把广西铜鼓和越南铜鼓结合起来,形成铜鼓产业。”余益中说。
在政府层面,从2006年开始举办的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为中国、东盟的文化交流合作提供了制度层面的讨论平台。论坛通过战略互动对话、项目洽谈、参观考察等形式,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合作。东盟国家参与论坛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今年即将举行的第四届论坛邀请了38位来自东盟等国的代表,每个国家3位代表,一些东盟国家不断要求增加代表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