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0月21日电(记者 姚玉洁)记者从上海银监局获悉,今年1-9月,上海56家主要银行(包括中资银行和外资法人银行分行)在各项贷款同比快速增长23%的情况下,从“两高一剩”行业退出限制类贷款129.8亿元,其中钢铁、电力、化工、纺织、焦炭、水泥行业分别退出61.7亿元、32.2亿元、11亿元、4.1亿元、2.6亿元、0.3亿元。
为加大信贷结构调整优化力度,上海银监局要求各银行对行业和企业准入进行规定,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作为客户准入的基本要求,对“两高一剩”行业企业实行禁入。招商银行上海分行对列入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和淘汰类的新建项目,坚决不提供授信支持;对属于限制类的现有生产能力,且国家允许企业在一定期限内采取措施升级的,可按信贷原则继续给予授信支持;对于淘汰类项目,停止各类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并采取措施收回已发放的授信。
深圳发展银行上海分行建立了“双高”行业名单管理制,严格禁止对列入名单的企业或项目进行信贷投放;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把环保达标和节能减排合规作为信贷准入和审批的基本依据。
除了限制类贷款明显退出,信贷结构也明显优化。上海银行业在主动收紧“两高一剩”贷款的同时,积极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倾斜,9月末,全市制造业贷款比年初增加183亿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比年初增加87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银行信贷理念也发生了明显转变。大部分银行逐步形成了“绿色信贷”理念,建立了绿色信贷决策审批机制,支持了一批诸如苏州、昆山地区污水处理企业的重点项目改造工程。在银行信贷调控和引导下,上海焦化等一批企业已制订环保规划,调整产品结构,通过追加投资、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进生产工艺、关闭落后项目等手段,提高产品附加值,节能降耗,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