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记者 王敏、林红梅)两年前,刚刚高中毕业的小伙子孙海龙还在为自己的前途担忧。两年后的今天,他已经成为中国首批自费培养飞行员中的一员,即将奔赴亚洲最大的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一圆蓝天梦。
近日,包括孙海龙在内的37名中国首批自费培养的飞行员获颁《航空器驾驶培训结业证》,正式从中国民航飞行员的摇篮——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结业。这意味着中国民航飞行队伍中将出现自费飞行员的身影。
2007年,南航首次宣布招收100名自费飞行学员,这是国内首次实行飞行员自费培养的模式。这种培养模式与国际飞行员培养模式接轨,只要是高中以上学历、体检合格的男青年,都可以报名,但需个人支付两年70余万元的培训费。
记者了解到,这一模式的推出源于国内民航飞行员短缺的局面。目前我国航空公司共有飞行员1.1万余人,其中机长5000余人,副驾驶6000余人,截至2007年年底,我国共有民航运输飞机1131架。
随着民航业的迅速发展,飞行员短缺成为制约航空公司发展的“瓶颈”。一些新兴的航空公司采用“挖墙脚”的方式从原有的大型航空公司高薪引进外援,更激化了航空公司的飞行员之争。“中国民航业正以每年12%至14%的速度增长,未来5年间,飞行员缺口将达到1万名。”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负责人预测。
南航在国内开创先河,率先招收自费飞行学员,一举打破了飞行员培养体制僵化的格局。在2007年的451名飞行学员招募计划中,自费学员达到了151名;2008年和2009年,南航再次分别招收了294名和188名自费飞行学员,分别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接受培训。目前,南航自费飞行员已经占到南航飞行人员的七分之一到六分之一。
南航飞行管理部总经理马力表示,招收自费飞行员是与国际接轨的趋势,南航将保持一定的比例继续招收自费飞行学员。自费飞行学员进入公司后,将接受为期两周的新雇员培训和一个月的机型理论培训,接着再进行大约20天的模拟机改装训练和航线见习,最后再通过真机的训练,获得中国民航局的执照,取得驾驶民航飞机的资格,成为真正的飞行员。
据了解,优秀的飞行员需要经历二类副驾、一类副驾、机长和教员的几个阶段的成长过程。如果顺利,十余年可以完成新手到高级教员的“蝶变”过程,成为重量级飞机的优秀飞行员。
目前,南航拥有340多架飞机的机队,加上控股公司的飞机,总量达430余架,南航有关人士介绍,明年公司计划引进35架飞机,随后几年也都有同等规模的飞机引进计划,考虑到退休和流动的飞行员等因素,南航每年大约需要新增400多名飞行员。而按照中国民航局的规定,航空公司若要购买新飞机,也必须向民航管理部门一并上报飞行人员,因此如果缺乏飞行员,会影响航空公司引进飞机的计划。
“自2007年以来招收的604名自费学员将为航空公司节约超过4亿元费用。”南航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南航和学员签订的协议:70余万元的学费学员自付,南航跟学员签订15年的就业合同。15年后,飞行员可以自由流动。此前,公费飞行员均与几大航空公司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若要离职,通常要向航空公司赔付上百万元至上千万元不等的费用。招收自费飞行员不仅降低了培养成本,提高了培养质量,也解决了飞行员流动之困,可以说航空公司与飞行员实现了双赢。深航、川航、春秋等航空公司纷纷跟进效仿。
自费飞行学员培养模式一经推出,就受到外界的广泛关注。有专家认为,僵化了50年的飞行员培养模式开始“冰释”,期待已久的市场化改革已初见端倪。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院长助理、一级飞行教师次生贵则称之为“探索走飞行员人力资源效用最大化的新路子”。
专家预计,随着自费飞行员培养模式的成熟,中国民航飞行员紧缺的局面将逐步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