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信箱·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解读
怎样理解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决定》指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深刻领会这一重要论断,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这一论断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就党的先进性而言,一层是就党的执政地位而言。
党的先进性是在实践中生成、在奋斗中赢得、在发展中保持的。每一代共产党人都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课题、新挑战。任何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止步不前,都会导致先进性的丧失。这是因为:
第一,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在本质属性上的先进性需要在实践中体现和检验,必须靠党始终不渝地忠诚实践党的纲领,把党的纲领转化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全党同志团结奋斗的实际行动。
第二,作为以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为己任的政党,历史上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一个政党要始终先进,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都要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提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奋斗目标和路线方针政策。
第三,作为党的整体,上一代人先进不等于下一代人一定先进。下一代人要继续保持先进性,必须全面学习和继承前人的优良传统,把握时代发展主题,赋予党的先进性以新的时代内涵。
第四,作为党员个体,一时先进不等于终生先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必须努力增强改造主观世界的自觉性,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党的执政地位也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执政党能否长期执政,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执政活动和执政成效的满意度。执政党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人民利益,人民就在多大程度上拥护和支持执政党。党取得执政地位后,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创造令人民满意的新的执政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