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全运遗产":十一运会留给山东和中国的宝贵财富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10月28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济南10月28日电(新华社记者王海鹰、王恒志、汪涌)北京奥运会,以无与伦比的辉煌实现了中国给世界的承诺和国际奥委会的期待:给中国和世界体育运动留下独一无二的遗产。

    作为奥运会后国内第一个综合性运动会,山东全运会同样给山东和中国留下了价值不可低估的“全运遗产”。这笔“遗产”不仅将造福山东、恩泽齐鲁,而且将给中国体育、中国社会带来诸多影响和启示。

    山东,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缔造者和参与者之一。今天,齐鲁人民用他们的真诚、胆识、热情和才华,与全国各地的体育健儿携手,奉献了精彩纷呈的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为现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战略目标。本届全运会组织者和全国体育界忠实地践行这一理念,取得了突出成果,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圣火虽熄,但魅力和光辉永存!

    遗产之一:强化“大体育”观,借助大型运动会提升全民健身层次

    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就是要树立“大体育”观,不仅要保持竞技体育的强劲势头,而且要把推进全民健身、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放在更重要的地位上。山东此次借助举办大型运动会的契机,在全省范围内兴建全民健身设施,强化全民健身意识。这批设施不仅在十一运会能用上十几天,而且在运动会后能让民众受益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记者在山东17市看到,承办全运会比赛项目的场所无论新馆旧馆均面貌一新,而以“东荷西柳”著称的济南奥体中心,成为国内建设标准较高的体育场馆群之一。

    据十一运济南赛区组委会场馆建设部负责人介绍,“荷花”花心的万人体育馆,撤下地板,就是举办各种冰上项目的标准冰场。济南人以后在家门口就可以欣赏世界上最高水平的冰上芭蕾。

    而在筹备十一运会之前,济南在体育设施建设上,是欠账的。按照2005年全国第五次场馆普查资料显示,济南仅排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下游水平。

    以举办十一运为契机,山东各地新建44个、改造85个体育场馆,几乎都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

    与此同时,山东省共投资43亿元,接近比赛场馆投资的一半,资助建设了 156个全民健身中心,17个市都建设了市级健身中心,40%的行政村有了健身设施,10万多个健身站点遍布城乡,基本形成了以济南为中心点,以市级城市为支点的沿海、沿黄和沿历史文化三条全民健身特色带。

    十一运会技术专家、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刘清早说,全运会兴建体育设施,首先是为全运会服务,但又不完全是为竞技体育服务,可以用来会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遗产之二:强化和谐发展、协调发展意识,用一个运动会改变一座城市,造福后人

    一个大型运动会能够极大地提升承办城市的建设速度及区域发展,这几乎已成为一条铁律。综合性运动会是体育的盛会,更是城市发展的助推器,而且这种后续效应将在以后较长的时间内逐渐体现,举办1992年奥运会的巴塞罗那从一个欧洲二流城市变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即是极好的佐证。

    奥运会使北京成为一个全球皆知的国际大都市,六运会带来一个广州新天河,九运会塑造一个新广州。借助十运会,南京不仅有了第一条地铁,还有了一座飞速发展的河西新城。

    这一次,奇迹落到了济南东部区域。

    2009年4月20日,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总投资30亿元的济南奥体中心“一场三馆”及附属工程完工。带有浓郁济南风格的“东荷西柳”,全运会历史上第一个全运村以及周边大批建筑群拔地而起,构成了集中展示济南现代韵律、富有时代气息的标志性建筑群。一片荒郊野岭,华丽变身为一座光鲜亮丽的现代化新城。

    全运会带给济南的,不止是东部新城。总额超过1300多亿元的市政建设改造费用让济南这个古老的城市展露了新的姿容。

    毛玉春是济南市一名出租车司机,整天在济南大街小巷转。他对记者说:“全运会给济南带来的变化太大了!城市变漂亮了,路变宽了,整个城市和几年前比,好像变了个样。很多地方几天不去,就变得不认识了。”

    有专家介绍,南京举办完十运会后,评估结果显示,南京的城市建设往前推进了十年。这届全运会的举办,也把济南的城市建设向前推进了8到10年。

    不止于此,“通过全运会,济南展现出来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良好的城市环境,尤其是社会稳定,让这座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快速提升,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全运会将给山东的后续发展,带来进一步的促进。”刘清早说。

    遗产之三:转变生活观念,催化城市文明,倡导精神激励

    “十一运会倡导了一种新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将会保留下来。”刘清早说,这次全运会“全民全运”的大体育理念跟过去的口号不同,这是一种境界的提升,观众从看台上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

    据了解,十一运会筹办4年来,有关方面组织了300多次全民参与的重大活动。在“全民全运”理念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享受运动的乐趣,感受奉献的快乐。

    专家认为,全运会举行的一系列群众体育活动,将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从而为山东各地以后发展体育产业提供基础。

    体育滋养人心,体育改变行为。当越来越多的山东人起身从酒桌离开,走向健身场馆时,文明之光开始闪现。

    10月12日,中央文明办公布了国家统计局对全国114个城市的公共文明指数的测评结果,青岛市的公共文明指数在省会和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另外,临沂、威海、东营等山东的7个城市进入了地级市的前35名。

    山东省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王红勇说,十一运会的举办,让山东城市面貌、人民体魄和民众心情发生着巨变:文明和谐新风遍吹,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提高。体育所蕴含的追求平等、道德、进取、参与、责任感和公平竞争等普世价值观在举办全运会中得到了一次大普及。

    体育不仅是赛场上的角逐,更是教育、文化、经济、社会的融合体。山东借助全运会,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和民众的文明程度。这种短期内精神层面的大面积收获是举办综合性运动会的独特功效,也值得以后体育大赛的承办城市借鉴和延用。

    遗产之四:标准化的办赛方式,为探索、健全中国式办赛模式提供了上佳的样本

    十一运会办赛质量高,在媒体服务等方面甚至达到了奥运标准、亚运标准。还有许多创新之处,如两级组委会的办赛模式,设立全运村(相连的选手村和媒体村),筹办过程中引入民意调查等等,为今后举办全运会等国内大赛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全运村作为十一运会的亮点之一,以其温馨的服务、可口的饭菜、幽静的环境、便捷的交通而备受好评。建设全运村借鉴了北京奥运会的经验,与城市住房建设对接,既保证了为运动员、记者提供一流服务,同时也避免了大规模兴建宾馆而带来的“全运后”利用难题。

    此外,十一运会组委会在吸收往届全运会举办经验的基础上,2007年就编制了全运会筹备工作进度表,详细说明各个部门什么时间要做什么,并确定了26项重点工作的流程,使整个筹备工作少走弯路。

    “我相信,这届全运会的这两份文件,可以编制成‘全国运动会运行管理手册’,为我国今后承办大型运动会提供可以传承的经验,而不必届届从零开始。”刘清早说。

    中国要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除了要保持高水平的竞技体育水平外,更要大力推广全民健身,提高民众身体素质和文明层次,同时在体育科技、体育教育、体育文化、体育医学、体育产业等方面达到较高水平。山东在筹备和举办十一运会的过程种,在上述方面都作出了各种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运遗产”的价值以后将越来越明显地展现出来,成为中国社会的宝贵财富。

 
 
 相关链接
· 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在济南举行 胡锦涛宣布开幕
· 刘鹏表示:着力解决全运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全运会"经济磁场"效应渐显 收入或将创7亿元新高
· 山东敞开胸怀迎宾朋——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前夕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