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我国将重要档案异地异质备份 确保信息资源安全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10月30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10月30日电(记者李菲)记者从30日在上海召开的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上获悉,为确保国家档案安全,各级国家档案馆要通过建立异地备份库等形式,对本级重要档案及电子文件实行异地备份,对重要的电子文件还要实行异质备份,确保电子文件的长期可读,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的绝对安全。

    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会议上说,国家档案局提倡和支持省级和副省级城市档案馆自愿结对,互为对方建立档案备份库。目前,南京市档案馆和哈尔滨市档案馆就双方互建重要馆藏档案数据备份基地建设已初步达成协议,并将启动实施。

    杨冬权要求,没有自己异地备份库的省级和副省级城市档案馆,要积极行动落实,这项工作要在2012年底前完成。

我国将加大档案开放和提供利用力度

    新华社上海10月30日电(记者李菲)“要加快档案的整理步伐,特别是按照《档案法》的规定,加大馆藏形成满30年档案的鉴定和开放力度,尽快做到应开放的档案资料全部开放提供。”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30日召开的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上说,各级国家档案馆要完善利用制度,简化利用手续,积极向利用者提供利用档案资料。

    杨冬权指出,要把档案利用服务向基层延伸、向群众倾斜,通过送档案文件下农村、进社区,利用网络平台和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发布档案信息等形式,并不断创造其他的便利社会各个方面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用档案的档案利用形式,不断推出社会关心、人民群众需要的档案信息,真正做到让利用者方便,让人民群众满意。

我国将修改和完善档案馆接收范围

    新华社上海10月30日电(记者李菲)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30日在上海召开的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上指出,档案馆接收范围是档案业务建设的根本和依据,加快档案馆资源建设,必须要下大力气修改和完善档案馆接收范围。

    “我们将修订《各级国家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并争取在《档案法》修订时增加相关的法律要求。”杨冬权要求,各级国家档案馆要在三年内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全面完成本馆接收范围的修改。

    杨冬权强调,接收范围的修改,要充分考虑到本级党政机关的二级甚至三级单位永久档案的归宿问题,充分考虑民生档案的接收问题,充分考虑改制和破产企业重要档案的接收问题等,切实做到把对国家和社会、对广大人民群众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档案都接收进馆,做到应收尽收。

2008年度全国档案馆事业经费投入大幅增长

    新华社上海10月30日电(记者李菲)记者从30日在上海召开的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上获悉,近年来,我国档案馆经费投入有了较大幅度增加。2008年度,全国档案馆事业经费近6.7亿元,是2000年度2.3亿元的近3倍。

    据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介绍,在中央和财政部门的支持下,国家重点档案抢救费在“十五”期间由原来每年600万元增加至每年1200万元。“十一五”期间,又增加到每年9000万元。截至2008年底,中央财政用于国家重点档案抢救的补助费已达4个亿,地方财政用来匹配的经费也与此大体相当。这些经费使800多万卷国家重点档案得到及时抢救和保护,占应抢救档案总数的70%左右。

    杨冬权指出,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档案馆事业各项经费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对促进我国档案馆事业的不断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档案,让社会更和谐
——我国档案馆事业在为社会的大服务中迎来大发展

    新华社上海10月30日电(记者 李菲)档案见证抗战历史,录音档案还原政协委员建议,工程项目档案消除事故隐患,档案化解动拆迁纠纷,档案馆里找到“亲人”……

    在留存后世的各种信息中,档案作为一种记录,最为真实,最为原始。档案因此而珍贵,档案工作因此而成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档案馆实现了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五位一体”功能的跨越,初步具备了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中心的功能,并已经开始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向公共档案馆转型的历史性进程。

    真实记录历史,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

    1987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正式颁布。以法律为保障,以服务为目标,档案工作由此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档案在为决策资政、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社会民生等方面服务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

    2008年“拉萨3.14”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后,中央档案馆迅速反应,经中央批准陆续在国家档案局网站上以视频形式公布了5个专题档案,有力地证明西藏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09年,中央档案馆与中央外宣办等单位共同举办“西藏民主改革50年大型展览”,通过大量档案,深刻揭露旧西藏封建农奴制的落后黑暗,生动再现了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的历史进程,展示了50年来西藏各项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各级国家档案馆还积极发挥档案的社会宣传教育功能,拍摄文献电视片,举办多种展览。中央档案馆与有关部门先后联合拍摄了《红旗飘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今天》、《新四军》、《邓小平的故事》等十多部文献电视片,通过电视台播出并发行了光盘和图书;与中宣部等单位共同举办“毛泽东档案展”、“世纪伟人邓小平――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展览”等。

    上海市档案馆与解放军档案馆等联合举办纪念建军80周年档案实物展。黑龙江省档案局与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纪念“七七事变”70周年巡回展览。通过多种形式深入挖掘档案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档案不仅还原了历史的真实面目,促进了民族团结,维护了国家利益,还使更多的人民群众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教育和国情教育。

    整合民生档案资源,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服务

    2006年,青岛海珊制衣集团因效益不好面临倒闭,1000多名职工因工资问题,选派代表到青岛市政府上访,市信访局到市档案馆查阅了相关档案,补发了拖欠工人们的工资,使集体上访事件得到圆满解决。

    近年来,各级国家档案馆积极整合民生档案资源,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在落实国家政策和维护公民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春市档案馆利用馆藏档案,热情为2198名下岗职工提供就业证明,使他们在办理社会养老保险中受益。

    浙江省淳安县为落实国家对水库移民的后期扶助政策,为3万多人提供档案,出具证明1万2千多份。

    同时,档案馆工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也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辽宁省档案馆为国家重点工程的土地使用提供档案凭证,明确土地归属面积63000余亩,为国家重点工程节省经费3亿多元;为解决大型企业集团的股权纠纷问题,提供的有关档案,为省政府收回清算资产1.1亿元。福建省档案馆为龙岩监狱提供档案资料,使其明确本单位产权土地2000余亩,避免经济损失1.2亿元。

    据了解,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3170个,其中,中央级3个,省级31个,副省级(含计划单列城市和副省级城市)16个,地(市)级406个,县(市、区)级 2714个。各级国家档案馆共保存档案资料近2.3亿卷册,5400余万件,录音、录像档案44万盘,照片档案1500余万张,底图100余万张。这些丰富的档案资源在为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提高综合能力,实现档案馆事业新跨越

    “以丰富馆藏、提高档案安全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实现档案馆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30日在上海召开的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上,对今后10年全国档案馆工作做出了全面规划,提出具体发展要求:

    要突出抓好馆藏建设,尽快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国家档案局提出各级国家档案馆要在3年内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全面完成本馆接收范围修改的工作目标。届时,各级国家档案馆的接收范围将进一步完善,民生档案的接收、破产改制企业重要档案的接收等将纳入到新修订的档案馆接收范围,让那些对国家和社会、对广大人民群众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档案都能进到档案馆,实现应收尽收的目标。

    提高档案的安全保障能力,要确保档案信息的绝对安全。要求各级国家档案馆要经常对档案安全保密进行专项自查,及时排除各种安全保密隐患;要加强安全保密制度建设,特别要建立和落实安全保密责任制等工作,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对档案造成的危害。

    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要求各级国家档案馆要按照《档案法》的规定,加大馆藏形成满30年档案的鉴定和开放力度,尽快做到应开放的档案资料全部开放提供。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积极推动传统档案馆向公共档案馆转型。

    为适应未来社会对档案资源建设需求,进一步强化档案馆的公共服务功能,国家档案局还在档案馆舍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杨冬权指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实践,为档案馆的服务和发挥作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档案馆事业也将在为社会的大服务中迎来与社会发展同步的大发展。

 
 
 相关链接
· 中央党校办档案局(馆)长培训班 新中国史上首次
· 档案局:完善知情权实现形式 规范政府信息公开
· 国家档案局公布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 档案局为北川档案大规模修复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