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催北京今冬初雪提前
新华社北京11月1日电(记者张淼淼)1日8时40分许,从凌晨就开始飘扬的细密雪末突然变成大片的雪花,纷纷扬扬降落京城。
来自蒙古地区不断强化的冷空气如约而至。北京市气象台于31日晚些时候发布寒潮蓝色预警,预计1日下午到夜间,气温将下降7到8摄氏度。最低气温为零下3摄氏度,最高气温仅为4摄氏度,北风二、三级转五、六级。
由于降雪从凌晨开始,记者今晨从高层向下看,停驶一宿的汽车、屋顶上甚至树杈上都积上了一层白雪。
“在强冷空气的影响下,2日最低气温将会比今天更低,达到零下4摄氏度,但与此同时高温将缓慢回升,预计到3日,最高气温将达到16摄氏度,最低气温也将摆脱冰点。”
北京市气象台台长郭虎告诉记者,目前,北京正处于由深秋向初冬过渡时期,这次强劲的寒潮让北京今冬初雪比去年提前了2个月,但寒潮过后,气温将开始回升至正常值数。
北京市气象台发布31日8时至11月1日8时降水量,海淀12.4毫米、石景山12.6毫米、昌平12.5毫米、顺义9毫米,其他地区2到6毫米。
此外,京城的这场“深秋”降雪之所以越来越大,除了寒潮影响外,也有人工干预的原因。
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负责人张蔷告诉记者,北京一直处于干旱少雨的状态,任何一次可能降水的天气过程,人影部门都不会放过。
“我们从昨天晚上8点开始陆续作业,截止到今天早上7点,共使用了84根碘化银烟剂,预计人影作业将持续到中午。”张蔷说,至于增雪效果,要到整个作业结束才能计算。
据介绍,30日到31日北京降雨过程中,人影部门也实施了人工增雨作业,计算结果显示,增水量达到700万吨。
据悉,北京从1999年到2007年,连续8年干旱少雨,2008年平原地区的降水量一度成为1999年以来同期最多的一年,然而进入秋季后,降水量在不断下降,甚至开始出现比上年同期偏少的状况。2009年年初,北京曾一度超过百天无明显降水。
京城提前一月飞雪飘飘,华北黄淮等地气温将突破冰点
新华社北京11月1日电(记者张辛欣、刘羊旸)受内蒙古高原强冷空气影响,北京1日迎来入秋以来首场降雪。据中国气象局消息,北京地区今年的初雪时间比往年提前了整整一个月。这场降雪将于1日下午减弱结束,并带来5-6级的大风降温。同时,华北、黄淮等地的最低气温也将降至零摄氏度以下。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林建告诉记者,北京此次降雪是受内蒙古冷空气东移南下,地面偏东风回流的综合影响,预计在1日14时-15时减弱结束。由于是入秋以来的首场降雪,并且降水量比较大,对农作物的旱情起到了良好的缓解作用。
气象专家称,根据过去50年的数据统计,北京地区常年出现初雪的时间在每年的11月29日前后,今年的初雪时间提前了整整一个月。同时提醒广大市民,由于路面积雪,降雪结束后伴有大风降温天气,出行要注意防寒保暖。
此外,中央气象台11月1日继续发布寒潮橙色警报:受强冷空气东移南下影响,1日白天至3日早上,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大部、华北、东北地区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大部及华南北部等地将有5―7级偏北风,江河湖面风力可达7―8级;陕西、内蒙古中部、华北中南部、东北地区东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大部及华南北部的气温也将先后下降8―10℃,其中,辽宁东部、山东半岛、黄淮南部、江淮、江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温可达12―14℃。华北、黄淮等地的最低气温将降至零摄氏度以下。
北京启动扫雪铲冰预案应对首场瑞雪
新华社北京11月1日专电(记者殷丽娟)1日凌晨开始,北京正式入冬前第一场雪骤然而至,北京市立即启动扫雪铲冰预案应对,确保雪天道路交通畅通。
北京环卫集团扫雪铲冰作业部部长张志强告诉记者,由于地面温度比较高当雪花洒落地面时就融化了。所以,4时,300名环卫工人和40多台专业除雪车辆才开始分赴高架立交桥等地面温度低,容易结冰的地段进行喷撒融雪剂,预防路面结冰交通堵塞。
张志强说,融雪作业部利用先进的GPS定位系统,24小时监控雪情,根据降雪量的大小和路面温度情况随时调度指挥扫雪铲冰工作,防止北京市道路结冰,影响居民出行。
10时,随着北京市降雪量的增大,按照扫雪铲冰预案规定“先立交、后道路”,“先重点、后一般”和“先打开一条路,再向两边扩展” 的除雪作业顺序,北京环卫集团的专业除雪车辆开始分赴长安街等北京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按照每平方米道路不超过10克融雪剂的标准, 进行科学撒布融雪剂,确保下午刮大风降温时路面不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