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我国致力于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推动儿童的健康成长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11月06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哈尔滨11月6日电(记者曹霁阳、杨霞、仇逸)让孩子健康成长是每个家长的期盼,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政府以行动履行承诺,积极推动2001年--201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实施,努力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父母的殷切期盼正在一步步实现。

    婴幼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儿童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卫生部门强制性推广新生儿心肺复苏技术,还提出降低和消除破伤风等涉及儿童健康发展的多个项目,为降低婴儿死亡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打下基础。

    前不久,卫生部部长陈竺谈到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时说,目前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去年的34.2/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14.9‰,均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数字的变化,显示出我国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广州市卫生局副局长曾其毅是著名小儿医学专家,亲身参与并见证了我国儿童医疗健康发展的过程。“如今在广州,最复杂的心脏病死亡率已经跟国际先进水平同步达到了3%,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进步。”

    据了解,目前我国基本消灭了天花、丝虫病,实现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无脊髓灰质炎目标,儿童白喉已连续20年无报告病例。

    自2002年国家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以来,婴幼儿携带率已低于2%。2009年我国新增启动的6个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包括2330万15岁以下的儿童得到免费的乙肝疫苗补种。

    在对患病儿童的就医保障方面,一些城市做出了积极探索。1996年,上海市创建了中小学生、婴幼儿住院医疗互助基金组织。

    上海市红十字会少儿住院医疗互助基金管理办公室主任杨钧仪说,互助基金具有鲜明的社会公益性和全社会互助共济性,改变了过去家庭独担风险的状况。只要每年缴纳60元,入院时可免交50%预付金,减少家庭筹措大笔费用的困难;出院时,由医院直接通过网络向少儿住院医疗互助基金管理办公室结算,避免家长往返奔波。除住院病人外,对白血病、肿瘤等大病患儿的门诊医疗费用也予以支付。每人每年最高支付金额为10万元。

    2008学年,参加互助基金的儿童超过187万人,其中包括近40万外来务工者的孩子。13年来,互助基金共为近百万人次住院及大病儿童支付了超过8.3亿元的医药费用;其中为4.3万余人次的白血病、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肿瘤、肾移植前透析和术后抗排异病孩支付了超过1亿元的住院和大病门诊费用。

    如今,在上海市的带动下,四川省成都市、河北省保定市等地也相继建立了少儿住院互助基金制度。

    孤儿是最弱小、最困难的群体,残疾孤儿更是让人牵挂。我国民政部门开展了“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切实改善了残疾孤儿健康状况,计划实施5年多来,共救治了3万多名残疾孤儿。

    提到儿童健康,除了身体以外,不能忽视的是心理健康。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授杨艳杰说:“多重因素导致独生子女容易缺乏独立性、自律精神和交际能力,在城市家庭尤其明显。”

    “可喜的是,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杨艳杰注意到,近年来,国内很多综合医院都开设了“心理门诊”,儿童也能接受心理咨询服务。医院儿科的医护人员也树立了关注患儿心理健康的意识,他们学习心理学知识,在临床诊治和护理中自觉运用。

    社会上各种心理咨询机构如感统训练中心、注意力训练中心、抗挫训练营、儿童心理发育中心、儿童潜能开发中心等,都在为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做着大量工作。

    此外,我国很多城市的家庭、托幼保健机构以社区为单位,尝试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进行有效控制,研究和推广有关防治技术知识和方法,对促进儿童青少年社会心理健康发展进行着大规模行为干预规划,有效地降低了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

    “这些都说明,我国在构筑儿童心理健康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杨艳杰说。

我国儿童事业全面发展60年综述:阳光下健康成长

    5月31日,小学生在活动现场表演健身操。当日,山西省少年儿童欢庆“六一”暨“红色传递”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太原五中举行,活动现场举行了党旗、国旗、团旗、队旗的传递仪式,并集中展示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以来的活动成果,迎接“六一”儿童节的到来。 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儿童事业,积极推动教育、卫生医疗、法律保障以及社会环境等事业向前发展,有力改善了儿童成长环境,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旧中国只有20%的学龄儿童能够入学。普及义务教育,是早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就已提出过的奋斗目标,并成为我们党和政府的一贯方针。经过努力,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多年来一直稳定在99%左右,超过了同期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继2007年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政策后,2008年9月1日,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这意味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实现了免费上学。详细>>>

社评:国际儿童日公益活动 为了亿万张孩子的笑脸

大爱无言,行动有力,有爱心就永远有希望。新华社发(解海龙摄)

    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 11月5日,新华社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携手,会同500多家国内外各类媒体,为“国际儿童日”联合开展的大型公益活动正式启动。各国和地区参与的媒体将使用统一的标识,共同聚焦儿童,让“地球村”的公民们了解儿童生存与发展状况最新跨国调查结果,从百名儿童拍摄的照片中体会孩子眼中的世界,在“国际儿童之星”的故事中感知未来世界的希望。详细>>>

爱让梦想放飞——写在"全球媒体儿童日"启动之际

    8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罗西尼亚贫民窟的一个语言学校里,志愿者(左)正在教孩子学习英语。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杨纯、毛思倩编辑)

    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记者赵超、吴晶晶、谭浩) 10月底的一天,傍晚的埃及首都开罗,天空中到处飘着孩子们放飞的风筝。一只只风筝,承载着孩子们渴望飞翔的梦想。

    在世界的另一端,巴西里约热内卢,14岁的女孩玛丽亚在小巷里跟小伙伴们一同练习桑巴舞,他们的梦想是在狂欢节上展现最美的舞姿。详细>>>

新中国成立60年儿童工作综述:花蕾在春天里绽放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记者魏武、李菲)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

    时光如梭,我们迎来了新中国第60个儿童节。回首60年,一个个鲜活的场景记忆犹新,一个个动人的细节历历在目,一句句深情的嘱托宛然在昨,令我们深受感动、深受鼓舞、倍觉振奋。

    从国家规划到法律法规,从卫生免疫到家庭教育,从优生优教到帮孤助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把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当作国家的根本大计,不断为儿童事业的发展创造新的良好条件和环境。详细>>>

 
 
 相关链接
· 我国建立孤儿重疾公益保险机制保障孤儿健康成长
· 李建国: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 新疆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 我国儿童事业全面发展60年综述:阳光下健康成长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