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长江流域50年后地面气温将可能上升1.5至2摄氏度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11月10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记者 胡浩)世界自然基金会10日在北京发布《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报告称,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长江流域未来50年地面气温将可能上升1.5摄氏度至2摄氏度,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将呈进一步增加趋势。

    由世界自然基金会组织编写,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都山地所、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和复旦大学的20余位研究人员历时2年共同完成的这份报告,阐述了气候变化对长江流域的影响,并提出了具体的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和建议。

    报告说,根据长江流域内147个气象站点资料显示,相对于1961年至1990年的平均值,20世纪90年代整个流域的年平均气温增加0.33摄氏度,而2001年至2005年升温幅度达0.713摄氏度。预计未来50年,长江流域地面气温将可能上升1.5摄氏度至2摄氏度。

    报告指出,长江流域的季风特点决定了该区域受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较大,在过去几十年气候变暖的过程中,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呈增加趋势,而未来的气候变化可能使其进一步加剧,极端严重的洪灾、冰雪灾害及干旱事件有增加的趋势。

    报告还针对气候变化对森林、湿地、水资源、草地、农田、河口的具体影响进行了分析。

    报告建议,结合长江流域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的特点,采取有效的适应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如,加强长江沿岸经济规划与布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流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能源电力系统、交通运输系统和水利工程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改进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体系;合理调整农业种植制度,优化种植结构,培育和改良适应气候变化的新品种,改善农田管理措施;增强公众意识,加强环境教育,全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报告首席科学家徐明表示,对气候变化,应提前采取适应性措施。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未来要及时地调整与完善现有的适应性对策。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尹伟伦在报告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国内关于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研究经验欠缺,这一报告的研究成果将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对相关研究单位也具有较好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关链接
· 清明时节长江以北气温回升明显 须加强防火工作
· 长江上游省市将建设“嘉陵江流域湿地保护网络”
· 长江防总调令:三峡蓄水按出入库流量平衡控制
· 上海长江隧桥通车 长三角北部经济圈迎来新机遇
· 长江中下游两湖水位止跌上涨 旱情恶化得到遏制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