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记者陈雍容、张正富)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12日在北京表示,中国在过去一年的金融危机中表现相对稳健、强劲,已成功带领经济摆脱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动荡,同时中国强劲的信用基本面将可能恢复改善的势头。
穆迪高级副总裁汤姆·拜纳在12日举行的“中国银行业及主权评级展望——危机之后”论坛上表示,中国推出的庞大经济刺激方案并未对政府财政造成重大影响,也未对政府极高的财务实力构成难以管理的风险,同时将中国可能在未来面临国际收支平衡危机的风险降至轻微的水平。
拜纳是在穆迪对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作出最新调整后作出如上表述的。11月9日,穆迪宣布由于在过去一年的经济动荡期,中国仍能保持其宏观经济表现坚挺、强劲和相对稳定,因此决定将中国的评级展望从稳定转为正面。
穆迪公司在报告中指出,随着中国经济摆脱全球经济衰退影响,中国强劲的信用基本面将可能恢复改善的势头。由于政府的政策旨在将今明两年预算赤字控制在GDP的3%,并将一般政府债务维持在GDP的20%以下,因此政府债务将维持在偏低、可负担和可融资的水平,而中期债务水平可望回复跌势。
拜纳称,虽然当局推出了庞大的经济刺激方案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但有关方案并未对政府财政造成重大影响,亦未对政府极高的财务实力构成难以管理的风险。
他同时指出,中国的银行体系正在相对强劲的形势下摆脱金融危机,应该不会对政府资产负债表构成重大的或有负债风险。中国财政体系不但因为其强大的国外净资产状况而带来强大保护,使银行体系免受外来冲击,同时其大型银行的盈利能力、贷款损失准备金、以及资本充足性水平亦十分强劲,足以应付信用扩张所可能浮现的压力情况,而信用扩张正是政府的刺激经济政策的核心。
拜纳表示,穆迪预测中国2009年8%的经济增长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明年的发展速度还会加快,可能会达到8.5%。
他说,穆迪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抱有坚定信心,这种信心来自三个方面。首先,中国政府拥有强劲的财政状况;第二,中国将保持宏观经济和社会的长期稳定;第三,中国在机制和管理方面拥有强大优势,而且这种优势不断得到加强。
“中国管理层时刻保持警惕,总是能够在问题出现之前采取‘先发制人’、有预见性的调控政策,而不是等待问题的恶化。”他告诉记者。
穆迪在此前的报告中也指出,虽然中国已有经济复苏的基础,但仍会对基础风险进行跟踪,未来12个到18个月展望期内的进一步正面评级行动将取决于宏观经济和金融业的持续稳定。目前穆迪对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为“A1”。

历经风雨勇向前: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五个启示
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非常时期,需要有非常举措。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及时应对,连续推出并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局面,实现企稳回升。 >>详细
来自一线的调研报告—一揽子经济刺激实施一周年
11月5日,是中国经济值得铭记的日子。一年前的这一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中央果断出台扩内需、保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在过去一年中,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共克时艰,奋力推动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详细
发展改革委就4万亿元投资计划执行情况答记者问
问: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央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出台并不断充实完善应对危机促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其中包括两年中央新增投资1.18万亿元带动总额4万亿元投资计划。社会各界对4万亿元投资计划都非常关注,请您简要介绍一下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取得的效果。
答:当前4万亿元投资计划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中央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持续显现,取得了明显成效。>>详细
“放眼未来再启航”——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报告
一年前的深秋,席卷而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令中国经济骤然降温;一年之后,早到的寒气却挡不住经济回升的暖流。
新华社经济调研小分队在各地调研中发现,经历了这场危机的洗礼,各地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结构调整的认识更加深刻,发展新兴产业抢占未来制高点的方向更加明确。在新的重要关口上,放眼未来,中国经济扬帆再启航。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