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来民工子弟学校——上海市闵行区育才小学的学生们在“教室绿色角”内养护花草(3月11日摄)。新增58万个就业岗位、首批“居转户”人员喜拿上海户口、名学校和名医院在郊区“开花”、一批批“社区巴士”相继开通……岁末的上海,人们仍然不时听到一个个惠及民生的好消息。“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回首这一年,虽然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但上海的各级党委政府用行动实践着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为广大群众撑起了一把挡风遮雨的保护伞,让爱和温暖在这座特大型城市中传递。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上海宝山区第一条社区巴士正式开通(11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裴鑫 摄

一位民警在上海卢湾区一个弄堂内开启居民意见箱(5月17日)。新华社记者 张明 摄

求职者在上海2009年民营企业招聘会上查看岗位信息(5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