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新华时评:校长实名推荐 究竟要推啥样的人才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11月20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呼和浩特11月20日电(记者张云龙)据媒体报道,在南京师范大学附中确定向北大推荐的学生后,湖北省首名校长推荐学生也已公示,河南、浙江等地入选学校也正在展开推荐学生的评选工作。

    纵观各地学校的评选尺度,除了个别表述有小小差异,对推荐学生的要求基本大同小异,都是首先强调学业成绩要突出。南师大附中获得推荐资格的匡超成绩为年级第一,学科竞赛考得很好;湖北武汉二中被推荐的宋轨凡“经常考年级第一”;河南郑州一中要求“学业成绩必须居于年级的前百分之三”。

    学习成绩好,同学服气,老师喜欢,可以服众,不会被怀疑有“猫腻”。但这样的学生参加常规的保送考试,或者干脆凭高考的硬分数,上北大的把握也很大,还要校长的特别推荐和30分的降分优惠干吗?这种“保险”的想法,反而使得“实名推荐”失去了不拘一格挑选人才的新意。

    校长实名推荐的本来目的,是要把难以通过考试成绩评判其才华的学生选拔出来,意在“为不同类型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多给一些特长突出的学生以机会,例如当年中英文俱佳,数学却常常挂科的钱钟书。

    北大推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是对现有人才选拔模式的挑战,其导向意义更大,社会高度关注也正基于此。校方在推荐时要转变思维,敢于出新,摆脱过去那种“以成绩论英雄”的评判思维和框框,就像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那样,“要推就推那些某一方面特别有才华、而在其他方面暂时略有不足的学生,否则宁可不推”。

    具有推荐资格的39所学校,既然享有这种“优待”,就应该切实负起责任,在保证公开公正的前提下,本着培养学生、人尽其才的原则,用全新的眼光来评判每一个学生,创新推荐标准和方法。全国的中学也应该从名校的这种行动中,反思学生的培养和选拔方式,以此为契机,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

    唯有如此,“实名推荐”才可以结出硕果。

 
 
 相关链接
· 北大2010年自主招生将启动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