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大小兴安岭环保与经济转型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11月23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哈尔滨11月23日电(记者 刘景洋、褚晓亮)近日,《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编制完成,进入上报审批阶段。此前,国家发改委等10个部门在内蒙古和黑龙江广泛调研,下发了该规划的编制大纲。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大小兴安岭是我国最大林区,也是黑龙江、松花江、嫩江等水系的重要源头和水源涵养区,维护着东北亚地区的生态安全。同时,作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和畜牧业生产基地的天然屏障,对调节东北、华北地区气候也具有无可替代的保障功能。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小兴安岭经过60年的高强度开发,可采成过熟林蓄积量由开发初期的7.8亿立方米下降到2007年的6600万立方米,整体生态功能退化严重。

    同时产生的问题是,因木材产量大幅度下调,林区经济逐步陷入危困境地,加之国有林业体制政事企不分,各项改革推进艰难,林业职工生活的住房条件、收入水平、医疗文教配套层次等均远低于城镇居民平均水平,被称为计划经济的“活化石”。

    1998年,国家在重点国有林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大幅调减了木材产量,并加大了植树造林的力度。经过10余年的努力,大小兴安岭上的荒山荒地重新披上了绿色。

    但是,据黑龙江省森工总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办公室主任齐谦介绍,由于东北地区积温低,树木生长周期长,阔叶树种成材需30年,针叶树种甚至需要百年。半个多世纪的大规模开发,优势树种面积萎缩,龄组结构还处于失调状态,目前大小兴安岭林区的生态功能还处于十分脆弱的时期。

    黑龙江省于2004年提出将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作为推进全省结构调整的“四大经济板块”之一加快建设,并于2008年出台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的意见》,将其列入“八大经济区”发展战略。

    这一举措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2009年9月,发改委牵头10个部委组成调研组分赴内蒙古和黑龙江广泛调研,下发了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编制方案。

    来自黑龙江省林业厅的消息称,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的工作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即改革现行管理体制及政策措施、生态保护与资源培育、经济转型产业发展、林区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涉及到政企分开、林业主辅分离、国有林权制度改革、逐步停止主伐、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进行生态移民、发展绿色食品、开发轻捷能源、加快小城镇建设等多个亮点。目前,这一方案已经编制完成,进入国家审批阶段。

    黑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张凤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规划目标中,木材产量的条件幅度很大,全省的木材总产量将从816.7万立方米减少到306万立方米,而且以抚育性采伐为主,这将对整个林区发展格局产生质的变化。林区的替代产业发展和林权改革将被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他们希望通过保护规划的实施,让国家得到良好的生态,让群众生活得到实实在在的改善。

    据介绍,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分为两个阶段,共11年时间,近期为2010年-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规划实施后,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将全面停止主伐生产,同时加强造林和中幼龄林的抚育,加强湿地和草原的恢复和保护,并逐步理顺林业管理体制。

    预计到2020年,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恢复,生态布局合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明显提升,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每公顷蓄积量达到95立方米。

 
 
 相关链接
· 王斌:海洋生态保护形势严峻 多举措加大保护力度
· 我国将出台相关海岛政策加强海岛生态保护与修复
· 青海湖监测管护站增到7个 生态保护网进一步完善
· 大美青海--生态保护与绿色经济成为发展的主旋律
· 青海玉树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效
· 西藏试行草原生态保护奖励 资金由地方财政承担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