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我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成就综述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11月29日   来源:人民日报

    200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典现场,几万名中小学生在全世界面前精彩亮相,以特有的行为方式在这段举世瞩目的华彩篇章中描绘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以朝气蓬勃、不畏辛苦的精神面貌展现出新一代的责任和担当。

    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期间,亿万青少年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讲文明、懂礼貌、团结友善、热情好客、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展示着我国未成年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诠释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博大内涵。

    2008年5月,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林浩、王佳明、张春玲、马小凤等英雄少年,在灾难面前表现出沉着镇静、智勇双全、坚强勇敢、团结友爱、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未成年人就是未来,就是希望。我国18岁以下3.67亿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关乎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5年来,未成年人成长环境逐步优化、思想素质明显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也成为社会普遍赞誉的民心工程。

    5年来,各地各部门扎实推进。一切,都是为了未来。

    抓住“主阵地”、建设“新网络”

    发挥中小学主战场作用,打造“三结合”教育网络

    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教材,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育人的主渠道作用才能得到有效发挥;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同样重要,只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才能构建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坚实平台。

    杭州市把全市公益性场馆建成为“第二课堂”,并将“第二课堂”活动列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将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情况与学校综合绩效评价体系直接“挂钩”,将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情况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直接“挂钩”,从而使学校的课堂教育和校外的实践教育、传授知识与提升能力之间实现了“无缝对接”,有效地激发了学校、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校外实践活动的经常化和制度化。

    全国各中小学还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集中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中国革命传统和党的十七大精神、新中国60年辉煌成就教育;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被修订,思想品德、语文、历史等课程教材管理得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学校教育质量考核评价办法进一步合理化;中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教师行为规范被重新修订,新时期学生道德行为要求和教师育人职责更加明确,班主任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各学校还积极开展以唱响“新童谣”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创建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优化校园人文和自然环境。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也陆续在各学校展开,“读名著、演经典”、“国学经典诵读展示”……让孩子们深切感悟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辉煌灿烂。

    净化环境、创新产品

    社会文化环境进一步改善,未成年人精神文化产品更丰富

    据了解,目前全国共有34套少儿类电视频道、11套少儿类广播频率和4个动画频道,地市以上电台、电视台全部开办了少儿栏目;少儿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和推介力度不断加大,未成年人歌曲童谣、影视戏剧、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出版物以及国产网络游戏和动漫产品大幅增加。5年来,共征集新创少儿歌曲7340余首,推荐适合未成年人的网络游戏38款、优秀音像制品112部、优秀出版物500种。国产电视动画片总时长由2004年的21800分钟增长到2008年的131042分钟,增长了5倍,少儿图书产量由2004年的7989种增长至2007年的10460种,增加了2471种。还有组织评选出的80首优秀童谣,经由电台、电视台广泛推广。

    可以说,5年来全国未成年人精神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更加丰富。

    社会文化环境也进一步改善。网络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既为丰富未成年人的精神生活提供了有效载体,也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提出了新的课题。湖南省长沙市通过“扶大限小、淘汰一批、取缔一批、整合一批”的办法,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推动网吧连锁化经营、公司化管理;通过在全市中小学校、社区以及青少年宫、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建立绿色上网场所,为未成年人免费上网提供支持;建立市、县、街道、社区各负其责、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长效管理机制。此外,各地通过开展禁止中小学校周边600米以内设立彩票专营场所和电子游艺室、歌舞厅等娱乐场所等工作,中小学校及周边地区环境也明显好转。

    “一个都不能少”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关注未成年人特殊群体,引导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广泛深入

    “一个都不能少”,强调的是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关爱每一个孩子。“四自三远离”(自尊、自立、自律、自强,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主题教育活动是甘肃省针对留守儿童易发性、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集中开展的。他们还组织留守儿童参与“城乡少年手拉手”、“争做合格小公民”、评选“陇原百名好少年”等活动,参加敬老、环保、科普、助残等各种志愿服务活动,赴航天城“找英烈、树榜样、学做人”主题团队活动等。根据留守儿童的爱好和特长,成立兴趣小组,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青少年科技传播活动。通过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培养了留守儿童的责任意识、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

    5年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形式也日益丰富多彩。

    山东省组织开展“绿色生态文明校园”实践活动,引导孩子们养成环保意识。组织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让学生学习宣传礼仪知识,做“文明小使者”。组织开展社区服务、家庭读书等活动,引导广大农村未成年人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让他们从中受到教育。

    河南省在培养孩子爱国情操方面,开展了“祖国发展我成长”、“红旗渠精神进学校、进家庭”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在培养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开展“青少年科技夏令营”等活动,培养未成年人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在提高道德素质方面,开展“日学一语、日行一善”、“养成道德好习惯、勤俭节约我能行”等活动,强化未成年人的道德养成。

    通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感染力强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未成年人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明显增强。在迎接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期间,全国共有9055万余名未成年人参与“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签名寄语活动,发表感言心得630余万条,充分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立志于为祖国贡献智慧与力量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从未成年人抓起,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如今,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主流。播撒“德”的种子,绽放“美”的人生,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将更加美好,祖国的未来也将更加美好。

 
 
 相关链接
· 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综述:为了祖国的明天
· 创新教育手段 湖南大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 湖北开展暑期集中行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 打造活力新生代--江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综述
· 李长春: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上新台阶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