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新华时评:中国和欧盟的贸易应该追求“双赢”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11月30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南京11月30日电(记者 钱彤 陈雍容 张展鹏)金融危机背景下,依靠贸易保护主义转嫁压力、规避风险是否可能?利用汇率作为向外界施压的手段最后会不会殃及自身?在刚刚结束的中欧领导人会晤上,我们得到了明确的答案。

    温家宝总理郑重表示,一些国家一方面要人民币升值,另一方面又对中国实行名目繁多的贸易保护主义,这是有失公允的,实际上是限制中国的发展。

    他强调,在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中,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复苏。

    尽管国际上一些势力反复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但事实表明,人民币汇率并不是双边贸易往来中的决定性因素,产品的竞争性和市场的开放度才是商业成功的关键。而那些过度强调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国家,尤其是世界主要货币储备国,应该更多考虑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正如温家宝总理29日会见欧元区“三驾马车”时所表示的,希望世界主要储备货币能够保持稳定。同样,滥用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只会破坏开放的全球市场,损害目前尚且脆弱的全球经济复苏趋势。

    作为世界两大重要经济体,中国和欧盟当务之急是维护来之不易的复苏成果,而非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对之加以破坏。在经济日益全球化、各经济体相互依存日益深化的今天,想靠贸易保护来实现自保不仅是短见之举,更可能给全球经济带来新的麻烦。

    经过将近35年发展历程,中欧贸易今非昔比、规模空前。去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达4255.8亿美元,同比增长19.5%,分别高于同期中美、中日双边贸易增速9个和6.5个百分点。今年,虽然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双边贸易额有所降低,但中欧贸易在中国外贸总格局中的地位并未根本变化。温家宝总理对此有精当的阐述:中欧经贸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已不单单是货物贸易数据所能反映的,双方应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看待中欧贸易的现状和前景。

    高瞻远瞩,塑造未来。经贸关系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仍然存在不确定性的全球经济形势,中国与欧盟应当以开放的心态把握机遇,以合作的精神面向未来。这才是双方精诚合作,携手同进,实现共赢的正道。

 
 
 相关链接
· 新华时评:莫让高额税费和繁琐手续成创业"杀手"
· 新华时评:实名推荐制为何选不出"偏才"和"怪才"
· 新华时评:"白宫书记"神秘处理当给百姓一个说法
· 新华时评:消除"钓鱼执法"争议 只能靠法律规范
· 新华时评:践行执政为民理念 积极应对恶劣天气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