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我国将首次在南极应用无人机大范围观测海冰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12月01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雪龙”号12月1日电(记者 崔静)新华社记者1日获悉,在第26次南极考察中,我国将首次在南极应用无人机进行大范围海冰观测实验。

    无人机通常是指具有一定自主导航、自主驾驶能力的飞行器,按使用范围可分为军用型和民用型。军用无人机包括侦察机、电子干扰机、通讯机、无人战斗机等,民用无人机则主要用于测绘、航拍、遥感和灾害预警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谢成荫介绍说,此次实验用的无人机“雪燕”就属于民用无人机。它将搭载航拍相机、红外辐射计和红外探头等仪器,在中国南极中山站附近的普里兹湾海域上空开展海冰观测实验。

    形如蜻蜓的“雪燕”采用全玻璃钢蜂窝结构设计,翼展3.2米,机长2.8米,自身重量15公斤,能搭载10公斤重的科研仪器,最大续航时间为2小时,最大航程可达240公里。

    谢成荫表示,科研人员曾在中国第24次南极考察中开展了首次极地无人机应用验证实验,在中山站以北的150米超低空飞行了30公里。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期间,科研人员在此基础上对无人机进行大范围应用,“雪燕”将在中山站附近海冰分布广且形态丰富的1600平方公里区域内按照设计航线自主飞行。

    此外,科研人员还计划利用舰载微型无人侦察机,对南极浮冰区进行冰情侦察。这架无人机的翼展为1.2米,起飞重量为5公斤,最高飞行速度可达每小时150公里。科研人员将通过手掷起飞、撞网着舰的方式,在“雪龙”号直升机甲板上实现这一无人机的起降。

    谢成荫说,舰载微型无人侦察机将通过其搭载的摄像头等仪器,把直观的海冰形态、密集度、冰间水道等信息,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实时发送回“雪龙”号。

    他表示,无人机在南极的大范围应用不仅可以为“雪龙”号规划破冰航线提供依据,也将为研究中山站附近海域的大气、海洋、海冰相互作用提供关键数据。

    应用无人机作为人类“替身”进行辅助科学探测活动,是许多国家竞相研究的课题。谢成荫说,我国科研人员计划未来在南极应用具有定点悬停、姿态遥控导航以及自主导航等功能的无人直升机,为破冰船航行及南极科考提供更为先进的技术保障。

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22日离开长城站奔赴中山站

    新华社南极长城站11月22日电(记者 崔静)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22日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驶离位于南极西部的长城站,奔赴位于南极东部的中山站,执行新一阶段的考察任务。

    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当地时间22日16时30分(北京时间23日4时30分)抵达长城站。从智利蓬塔乘飞机抵达长城站的5名考察队员上船后,“雪龙”号于22日20时20分(北京时间23日8时20分)再次起航,载着179名考察队员,全速驶向中山站。

我国确定建立南极天文台并制定详细的发展路线图

    新华社上海11月20日电(记者 张建松)南极天文台选址的结果基本表明,南极的“冰盖之巅”冰穹A是全球地面观测最佳台址,我国已确定建立南极天文台,并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路线图。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常务副台长杨戟在“2009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上介绍,我国在冰穹A建立南极天文台,将为天文学研究提供绝佳的观测窗口,使太阳系起源、早期宇宙结构和演化、宇宙暗物质与暗能量等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获得崭新的机遇,不仅将极大地提高我国天文观测水平,还有望进一步吸引国际天文界参与,形成以中国为主导的国际天文中心。

    目前,我国已确定南极天文的三大优势领域:探索动态宇宙的“时域天文学”、揭示暗物质暗能量本质的“高分辨/大视场天文学”、研究天体起源和演化、搜寻地外行星系统、地外生命的“红外/亚毫米波天文学”。

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12日凌晨抵达南极长城站

    11月12日,“雪龙”号在距长城站1.5海里的海域锚泊。经过长达32天、累计10275海里的艰苦航行,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于当地时间12日凌晨3时30分(北京时间12日15时30分)抵达中国南极长城站。新华社记者 崔静 摄

    新华社南极长城站11月12日电(记者 崔静)经过长达32天、累计10275海里的艰苦航行,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于当地时间12日凌晨3时30分(北京时间12日15时30分)抵达中国南极长城站。

    考察队乘坐的“雪龙”号极地考察船目前已在距长城站1.5海里的海域抛锚,计划通过小艇运输的方式将“雪龙”号上装载的2300多吨考察物资、补给食品、油料和工程建设物资等卸运到长城站附近。与此同时,部分科考队员将在长城站附近各自展开科学考察活动。

 
 
 相关链接
· 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号返回东半球
· 我国拟在南极建遥感卫星接收站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 南极“冰盖之巅”的中国天文观测站创纪录运行
· 我国确定建立南极天文台并制定详细的发展路线图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