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12月2日电(记者 郭远明)12月2日上午,江西省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在鄱阳湖边的江西共青城奠基开建。这标志着我国开始建设微缩版鄱阳湖,对鄱阳湖的综合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江西省水利厅介绍,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是全国第一个大湖物理模型,建设总投资9527万元,分2期实施,2012年建成,规划总用地800亩,划分为三个功能区,分别为“模型鄱阳湖”区、学术交流区和宣传教育区。“模型鄱阳湖”区是研究基地的主体功能区,由各种实体模型、数学模型和野外试验区有机组成。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季节性淡水湖泊。鄱阳湖生态近年来已呈恶化演变趋势,湖区水资源、水生态正面临着挑战,已成为鄱阳湖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同时,长江水位、鄱阳湖湖口水位及江西境内五大河流水位互相影响,形成极为复杂的江湖河关系。深入进行鄱阳湖物理变化及其规律与保护治理措施的研究,已显得极为必要和紧迫。当前,实体物理模型是研究复杂水流、水域的最有效手段,国内外大型水域研究大多采用实体模型进行。
为此,江西省提出建立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通过实体模型,对鄱阳湖的自然现象进行反演、模拟、试验和验证,从而揭示鄱阳湖的内在自然规律,为流域防洪安全、水资源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运行调度等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江西省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是长江防洪实体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鄱阳湖治理、保护与开发的科技支撑平台。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研究基地建成后,可以开展鄱阳湖湖区防洪、候鸟栖息、湿地保护、生态补偿等诸多问题的研究,对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