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我国大小兴安岭林区“炉口夺木”保护森林资源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12月05日   来源:新华社

 

    美溪林业局兰新经营所职工正在整理废弃的木耳栽培袋。据介绍,200公斤这样的生物质材料便可生产400立方米含有甲烷、氢气等成分的混合可燃气体,可以保障经营所164户居民使用3至4天(11月18日摄)。“锯末、苞米棒子都能变成燃气用来做饭了,再也不用烧木头了”,家住黑龙江美溪林业局兰新经营所的刘原发向记者讲述今年自家生活发生的变化,“做一顿饭需要一立方米气,大约是三毛五分钱。不过大家都把自己家的废料拉来,可以抵掉燃气费用。”如今,住在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林区里的许多林业职工都与刘原发一样,陆续告别烧柴取暖、做饭,以减少对周围山上森林资源的消耗。据当地政府部门统计,如果这两大林区居民全面停止烧柴,每年可多保护约200万立方米的森林资源。 新华社记者 孙英威 摄

    新华社哈尔滨12月5日电(记者孙英威、刘景洋)“锯末、苞米棒子都能变成燃气用来做饭了,再也不用烧木头了”,家住黑龙江美溪林业局兰新经营所的刘原发向记者讲述今年自家生活发生的变化,“做一顿饭需要一立方米气,大约是三毛五分钱。不过大家都把自己家的废料拉来,可以抵掉燃气费用。”

    如今,住在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林区里的许多林业职工都与刘原发一样,陆续告别烧柴取暖、做饭,以减少对周围山上森林资源的消耗。据当地政府部门统计,如果这两大林区居民全面停止烧柴,每年可多保护约200万立方米的森林资源。

    地处黑龙江省北部的大小兴安岭地区是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区,是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天然生态屏障。这里地处我国最北部,冬季寒冷,每年取暖期超过6个月。过去,在大小兴安岭林区内生活的居民一直用木材取暖、做饭,同时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冬天供暖也会烧掉大量木材。

 

    这是美溪林业局兰新经营所生物质气化站内的一个约6米高的400立方米贮气柜(11月18日摄)。 新华社记者 孙英威 摄

    为切实保护森林资源、优化生态环境,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从2006年底起开始实施“以煤代木”工程。多方筹措资金1.6亿元,对居民实行分级、分类补贴,建立标准规范的煤炭、引火柴、液化气供应站(点)213个,研制煤转气炉、型柴等节能环保炉具及多种代木产品。至2008年9月,全区14万户全部实现了“以煤代木”。

    在继续扩大城镇集中供热的同时,地处小兴安岭腹地的伊春市今年选择了10个林场和经营所进行“烧柴革命”试点,鼓励和引导居民使用替代燃料进行改炉改灶,在用原煤、型煤、生物质压缩、地炕、秸秆等替代以木取暖方面取得了新突破。目前,利用生物质原料,朗乡林业局的生物质半气化炉、美溪林业局兰新经营所的生物质气化工程,均实现了供热取暖、炉灶做饭等多功能利用。

    记者在兰新经营所内见到,一个约6米高的400立方米贮气柜矗立道边。这个蓝色贮气柜从去年开始负责给经营所164户居民提供生活燃气,生产燃气所用的原料全部是秸秆、锯末等林区生产生活的剩余物。管理员滕银财说:“燃烧200公斤废料便可将这400立方米贮气柜充满,产生的可燃气体够全所人用3-4天。”

    伊春市市长王爱文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是职工群众的热切期盼。尤其是在林区木材产量调减的大趋势下,改变以木材为主的取暖、做饭方式,既可控制乱砍滥伐森林资源,又可杜绝森林火灾隐患,是实现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相关链接
· 中国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 森林碳汇能力持续增长
· 林业局局长贾治邦指出森林经营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