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全面淘汰落后产能为转型腾出空间
新华社太原12月17日电(记者王炤坤)山西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全面淘汰落后产能,在全国率先消灭“小煤矿”,年产30万吨以下的矿井全部淘汰。小火电和水泥行业已提前完成国家“十一五”下达的淘汰任务。
记者从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了解到,山西省重点推进煤矿整合重组工作,将全省矿井由2600座减少到1053座,年产30万吨以下矿井全部淘汰。
山西省经信委主任洪发科说,2009年全省淘汰落后钢铁233万吨、小火电107.6万千瓦、水泥210万吨、电石23万吨、铁合金产能6.1万吨,特别是小火电和水泥行业已提前完成国家“十一五”下达该省的淘汰任务。
大量落后产能的退出,为新上转型转产项目提供了市场容量和发展空间。洪发科说,山西把淘汰落后产能与加快技术改造、新上先进项目结合起来,“上大”与“关小”同步实施,引导、支持和帮助拟淘汰企业转产、技改或新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省市发展规划和环保要求、技术起点较高的产业项目。
山西:采煤大省开始实现清水复流
新华社太原12月17日电(记者王炤坤)今年以来,断流多年的汾河太原以上河段实现了清水复流,湿地面积增加,流域地下水位止降回升,有的水源地升高16米。国家在山西进行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以来,山西省整治恢复采煤区的山河生态,使采煤区居民又见蓝天白日、清水复流的生态景观。
山西利用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老账渐还,新账不欠”,加强事前防范、过程控制、事后处置,逐步建立起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
山西省发改委主任李宝卿说,2007至2009年,山西省共安排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113.4亿元,用于跨区域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集中支持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太原西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10个中心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应急水源等六大水利工程,造林绿化工程、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循环经济项目等重点工程。通过对汾河沿岸污染企业整治、源头煤矿关闭、河道疏浚、水源地涵养等工程措施的实施,汾河河道过水量明显增加,水质明显改善,汾河断流天数明显减少。
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工程,山西省2008年万元GDP能耗年度降幅达到了7.4%。今年上半年,全省二氧化硫净减排3.9万吨,已超额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
山西:12.7万名煤矿职工接受尘肺病普查
新华社太原12月17日电(记者王炤坤)我国采煤大省山西建成了大同、晋城、阳泉、山西焦煤四个尘肺病治疗中心,对井下采掘一线的12.7万名职工进行了尘肺病普查。
国家在山西进行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以来,山西省减轻企业办社会负担,加快社会保障和民生工程建设,加大职业病防治力度,使数百万煤矿工人和家属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山西省发改委主任李宝卿说,2008年全省国有重点煤炭企业51.2万人参加了工伤险,36.3万人参加了煤矿井下意外伤害保险,建成了大同、晋城、阳泉、山西焦煤四个尘肺病治疗中心,对井下采掘一线的12.7万名职工进行了尘肺病普查。
山西还将采煤沉陷区和煤矿棚户区实施“捆绑”治理。大同、轩岗、古交等9个采煤沉陷矿区治理开工面积达546万平方米。经过多年努力,国有重点煤矿的“两区”治理即将画上句号。“矿工新村”在太原、大同、长治、阳泉等煤炭工业城市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