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12月18日电(记者 李菲)通过工资档案找回工龄、为购买经济适用房出具证明、查阅土地林权档案,解决地基纠纷……2009年,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走进档案馆查阅档案和政府红头文件,用档案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
记者从18日在山东济南召开的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了解到,近年来,国家档案局坚持以人为本,紧贴百姓需求,深化民生档案工作,把为人民群众服务真正落到实处,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据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介绍,2009年国家档案局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召开民生档案工作座谈会,总结部署民生档案工作,引导各级档案部门整合民生档案资源,把户籍、学籍、婚姻、合作医疗、计划生育、人口普查、知青、移民、兵役、就业培训、房产、教育、社保、社会救济、公证、山林土地流转等关系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档案接收进国家综合档案馆。同时,通过改进服务手段,及时了解人民群众对档案的查阅需求,实行来函来电查阅咨询,节假日预约等多种方便人民群众利用查阅档案的服务方式,为普通百姓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国家档案局将继续推进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新华社济南12月18日电(记者 李菲)国家档案局在2010年将继续推进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等网络,把涉农部门可公开的、农民需要的档案信息扫描上传,让广大农民在本村即可利用档案信息。
记者从18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的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了解到,未来一年,国家档案局将进一步提高档案信息服务能力,主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超前策划服务项目,定向提供专题服务。
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会议上指出,各级档案部门不仅要做好接待查阅,按查档要求原原本本提供档案,更要善于主动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对档案信息进行深入研究、综合加工、深度开发,主动为各方面提供经过提炼的、深层次、高质量的档案信息产品,真正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
据介绍,2010年,档案利用服务将向基层延伸,通过送档案文件下农村、进社区,利用网络平台和新闻媒体发布档案信息等形式,不断推出社会关心、人民群众需要的档案信息;将以服务民生为重点,加快探索和推进区域内档案信息远程共享工程,首先在国家综合档案馆之间实现民生档案信息数据库共建共享,利用者所需档案信息只要保存在其中某个档案馆内,即可在首访的档案馆查阅并可异地开具档案证明,无需往返奔波。
国家档案局将联合有关部门启动社保档案工作考评活动
新华社济南12月18日电(记者李菲)记者从18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的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了解到,2010年,国家档案局将与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制定社保档案工作有关规章制度,并联合启动社保档案工作考评活动。
“新领域的建档服务,涉及民生的尤为重要。”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指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出台后,各级档案部门要积极会同社保部门大力推进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建设,确保建档时不漏一人、建档后不丢一份,为各级政府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提供准确依据。
据介绍,在2010年,国家档案局还将与国家林业局联合制定《集体林业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林改档案工作,长久地为维护亿万农民利益服务;与有关部门开展职工档案调研,为尽快修改《职工档案管理办法》做准备。
我国将建立面向全民的多元化档案资源体系
新华社济南12月18日电(记者李菲)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18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的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指出,建立并完善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将是未来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方向。
据杨冬权介绍,国家档案局将在2010年对《各级国家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进行修改,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引导全国各级档案部门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把涉及人的档案应收尽收,建立面向全民的多元化档案资源体系。此外,还要做好对党政领导干部个人保存的公务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有重点、有计划地征集散失在国内外的珍贵档案,并鼓励个人向国家档案馆捐赠或寄存档案。
杨冬权说,档案资源是开展档案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基础性条件。要充分发挥各级机关团体、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社区与村级自治组织、各级国家档案馆积累档案资源的主渠道作用。同时,加大对所有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源的保护和监管力度。
杨冬权强调,各部门、各单位都要依法建立档案工作,凡是反映本部门、本单位基本职能和人员情况、涉及重大活动和民生的文件材料,都要列入归档范围并确定较长的保管期限;各级机关团体、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要在今后3年内抓紧完成本单位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修改,并报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各地在开展各项重大工作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主动指导有关单位建立档案与开展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明确建档范围和管理办法;对于涉及民生的专项工作,要及时建档,确保相关档案完整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