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12月26日电(记者姚润丰、杨希伟)南水北调中线兴隆水利枢纽工程26日顺利实现大江截流,标志着兴隆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对于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步伐,推进汉江中下游综合治理开发,促进汉江中下游乃至湖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兴隆枢纽工程位于汉江中下游河段湖北省潜江、天门市境内,上距丹江口水利枢纽378.3公里,下距河口273.7公里,开发任务以灌溉、航运为主,兼顾发电。工程按1000吨级船队通航规模设置船闸。按照设计要求,汉江丹江口至汉口河段近期按Ⅳ级航道整治,远期按Ⅲ级航道渠化和整治。工程总工期为54个月。按照2008年第三季度价格水平,工程静态总投资304905万元。
据了解,国务院批准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和《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总报告》均安排实施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即引江济汉、兴隆水利枢纽、部分闸站改造、局部航道整治四项工程。此次围堰大江截流,实行单戗立堵、双向进占,上游戗堤首先合龙。截流戗堤总长619米,石方总量20万立方米,龙口段设计长150米,填筑总量3.8万立方米。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沿线开挖渠道,向黄淮海平原包括北京、天津等19个大中城市及100多个县(县级市)提供生活、工业用水,兼顾生态和农业用水。工程输水干线全长1432公里,规划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已于2003年开工建设。
南水北调中线兴隆水利枢纽创造我国多项水利施工记录
新华社武汉12月26日电(记者郭嘉轩)从2009年2月26日开工至今,南水北调中线兴隆水利枢纽仅用10个月就完成了包括移民安置、导流明渠开挖、围堰防渗墙工程、左岸交通桥在内的诸多工程。“当年开工,当年截流”,兴隆枢纽建设创造了我国多项水利施工记录。
据湖北水总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兴隆水利枢纽工程导流明渠项目主管何正瑛介绍,按照规划兴隆工程将在2013年建成,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早1年。兴隆枢纽工程属平原河道型低水头闸坝型水库,枢纽轴线长2835米,与三峡工程相当。因坝址是粉细沙层,其围堰防渗工程量和处理难度大。此外,汉江水利施工受洪水影响大,施工季节性强,使施工难度更大。
影响大江截流的最关键工程是围堰防渗墙。兴隆工程围堰设计为全封闭、全截渗的塑性砼防渗墙,墙深超过60米,墙厚80厘米,总工程量达25万平方米。在10个月的施工期内,施工方投入了12台液压抓斗设备,创造了月施工5万平方米的记录,将我国防渗墙单月施工强度记录提高了1.5倍。
兴隆工程导流明渠长度约5000米,比三峡工程导流明渠还长1000多米,开挖土方量达1150万立方米。施工方通过挖掘机明挖、采砂船开挖、挖泥船吹填等诸多工艺,创造了最大日开挖12万立方米的我国内河土方开挖最高记录。12万立方米土方要是平摊在一个足球场上,要堆积12米高。同时,导流明渠土方开挖产生的860万立方米余土,则通过新工艺被“回收利用”:通过长达4000米的江底“潜管”,直接跨江吹填加高潜江市永丰垸江滩,改善了低洼农田耕种条件;其余300万立方米余土除加高汉江堤防外,还新造了300多万平方米的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