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上海:"世博之城"园区内外工程陆续"开花结果"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12月31日   来源:新华社

  上海世博会年终盘点:
  园区内外工程陆续“开花结果”
“世博之城”冲刺阶段更显忙碌

    新华社上海12月31日电(新华社记者吴宇 许晓青)当时针指向2010年1月1日零时,距离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仅剩四个月了。放眼世博园区内外,昔日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正在结出丰硕果实,进入倒计时冲刺阶段的“世博之城”也比以往更显忙碌,施工照明与景观试灯共同渲染着上海底色,人们开始试乘一条条交通新线,编织近在眼前的世博之旅。

    百余个世博场馆“快马加鞭”

    世博园区内的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演艺中心和世博轴,是上海世博会的五大新建永久性建筑。目前,主题馆、世博中心已全面建成;中国馆已于2009年10月1日交付布展,将与世博轴一起于近期竣工;演艺中心将于2010年3月全面建成。此外,参展上海世博会的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有的“家”--世博村,除一栋贵宾楼外已全部投入使用。

    据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局长洪浩介绍,上海世博会拟建的42个外国自建馆已全部开工;18个企业自建馆中,17个已开工,显示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上海世博会已成为凝聚全球信心的舞台。当前,已有22个外国自建馆已经或接近完成建安工程,开始布展;14个企业馆完成建安工程。

    由世博会组织者负责建设的11个联合馆和42个租赁馆已全部建成并具备交付布展条件,未来将容纳约150个参展方。

    在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南部的城市未来馆已交付布展,城市广场已完成主体结构;中部的10个展馆已建成交付布展;北部的15个实物案例展馆大部分已建成。此外,位于浦西园区的世博会博物馆、城市文明馆、综艺大厅、浦西管理中心等也相继建成交付布展或投入使用。

    园区配套日臻完善

    上海世博园区占地5.28平方公里,为世博会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其中,浦东园区规划了18条、26公里长的道路,浦西园区规划了11条、7公里长的道路。目前,除个别路段受场馆施工影响未完成外,均已建成使用。将来,这些因世博会而诞生的道路系统将成为上海城市交通的有机组成部分。

    园区绿化中,用地约23公顷的世博公园已建成,后滩公园、白莲泾公园年底基本建成,三个公园合计完成大树种植9940余棵,占全部计划98%;世博园区行道树完成种植约3744棵,占全部计划的80%。

    在世博园区,两座大型雨水泵站已建成投入运行,浦东、浦西园区高架步道基本建成。可向参观者提供清洁安全直饮水的供水工程已完成,一共设置了95处饮水点,约2000个水龙头,基本上100米内就能找到免费直饮水点。园内公共服务区域还安排了8.5万平方米的餐饮区,游客一般步行5分钟即可到达一个就餐点。

    世博园区内可供游客使用的固定厕位数超过8500个,此外还准备1000个独立式无固定性别的移动厕所。上海世博会运营工作的一大目标是不出现大规模、长时间排队上厕所的现象。

    进出上海和园区:公共交通成第一选择

    新旧交替之际,在上海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中,陆续冒出一座座犹如小蘑菇般的轨道交通车站进出口。继新开通轨道交通7号线后,9号线二期、11号线北段、10号线、13号线以及连接虹桥浦东两大机场的2号线延伸工程,都将在近期投入试运营,一个总长超过400公里、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网初步形成。上海仅用了不到20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城市一个世纪的轨道交通建设之路。

    面对半年会期里7000万人次的海内外参观者,面对世博园区一天就要接待一个中等城市规模人口的严峻挑战,公共交通成为进出上海和世博园区的第一选择:上海在流经世博园区的黄浦江两岸设置了6个轮渡码头、5条轮渡航线,预计每天可运送游客24万人次;由120辆大巴打造的公交越江线,极端高峰日可运送游客22万人次,作为世博专用线的轨道交通13号线,高峰小时可运送游客4万人次……

    在其他世博配套“大市政”工程领域,虹桥交通枢纽正在紧张建设,一批水库泵站和水厂已新建改建完毕,两座燃气中高压调压站已实现供气,两座220千伏变电站已建成运行,5座110千伏变电站陆续受电。

 
 
 相关链接
· 世博场馆展露新貌
· 上海世博场馆调试夜景彩灯
· 世博场馆加紧建设
· 上海世博会5大永久性场馆进入全面装饰阶段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