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青海构建立体交通网络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1月02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西宁1月2日(记者骆晓飞、吕雪莉)三江源区第一个民用机场通航,带活了“唐蕃古道”黄金旅游线路;青海省第一条地方铁路——柴木铁路基本建成,成为推动地方煤炭资源开发的“资源线”;两年之内先后启动了总投资额近200亿元的11条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高速路网将串起全国面积最大的循环经济圈。随着交通投入的持续加大,日益完善的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形成青海高原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的四年间,青海交通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公路交通建设方面,高速公路实现了零的突破,并率先完成了国道主干线和西部省际公路通道建设任务以及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行政村基本通公路的目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路通车里程、公路运营和客货运量均呈现出高速增长。

    青海省交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2000年至2009年的10年间,青海省累计完成公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近600亿元,其中“十一五”以来的四年,累计完成投资近300亿元。截至目前,青海省公路通车里程已超过6万公里,比2005年增加了1.5万多公里。

    在铁路建设方面,继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后,国家和青海省地方财政总计投入150多亿元,先后启动了兰青铁路增建二线工程、青藏铁路西格段增建二线工程和青海省第一条地方铁路——柴达尔至木里铁路。2008年6月,兰青铁路二线投入运营,2009年底,青藏铁路西格段二线除关角隧道外的路段全部开通。柴达尔至木里铁路也基本建成,即将通车。

    2008年底,概算投资22.6亿元的西宁机场二期扩建项目开建。2009年8月份,投资5.58亿元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民用机场的通航,改写了三江源地区没有民用机场的历史。与此同时,大武、德令哈和花土沟三个机场建设已进入前期准备。

    “大规模的交通建设,实现了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由‘瓶颈’制约到基本适应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跨越。”青海省交通厅厅长杨伯让说,在素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目前已经围绕主要资源地和矿区形成了3000多公里的公路环线,实现了与青藏铁路的衔接,盆地内丰富的钾盐、石油、石棉、有色金属等资源得到了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在广大农牧区,乡村公路的通达率超过了90%,致富路通到了农牧民的家门口。

    “建好一条线,带动一大串”。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不仅推动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资源开发,带动了农牧区特色农畜产业的发展,而且为发展以环西宁旅游圈、三江源生态旅游为主的旅游产业创造了条件。以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为支撑的青海连续多年保持了高速增长,2009年,青海省GDP总量预计将首次突破1000亿元。

 
 
 相关链接
· 吉林:长白山区域立体交通网促进旅游业大发展
· 安徽省通南部连西北的旅游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形成
· 经典中国·辉煌成就:中国立体交通网向百姓走来
· 重庆“立体交通”的构成
· 天津市不断加快“两港两路”立体交通体系建设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