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启动二级交通疏导方案应对恶劣天气
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记者李舒、卢国强、王思海) 经过交管部门全力疏导和环卫部门的扫雪除冰作业,3日中午京津高速、京津塘高速开通。首都市区降雪量大导致交通事故增加,预计降雪后的大风降温会对4日周一早高峰产生较大影响,北京交管部门将启动二级交通疏导方案。为确保交通安全,北京市政府决定全市各中小学4日停课一天。
记者从北京市交管局指挥中心了解到,3日凌晨,首都普降中到大雪,交管部门及时启动应急疏导方案,3000余名值勤民警上路保障交通安全。由于正值元旦假期,许多市民减少了出行,因此北京市区路面交通流量不大,道路交通秩序平稳、有序,仅仅西客站北广场周边因车流量大造成交通拥堵车。由于路面湿滑,降雪量一直相对较大,3日下午市区交通事故相对较多,主要发生在环路部分桥区尤其是与高速公路相连的立交桥的上桥处,桥下掉头处、盘桥匝道拐弯处及进出口处。
高速公路及郊区国道路受降雪影响很大,京承高速出京方向太师屯因降雪影响采取封闭措施;八达岭高速进京62-59公里处,营城子收费站以南,因雪天路滑影响,采取封闭措施,出京方向百葛桥至居庸关路段因道路湿滑,行驶非常缓慢;109国道39-50公里处,下苇店到安家庄双方向采取封闭措施;110国道新、旧线在大榆树进京方向采取了封闭措施;怀丰路汤河口至河防口进出京双方向,采取封闭措施。3日中午,京津塘高速、京津高速开通,交通逐步恢复。机场高速、京沈高速、京石高速、京开高速、京通快速路以及六环路可以正常通行。
北京市公安交管局局长宋建国说,针对节日期间的降雪天气,12月31日、1月2日和3日交管部门都召开了紧急会议,对首都主要道路桥区加大巡逻力度,及时发现雪情,加强突发交通事件的快速处置。由于天气寒冷,积雪不易融化,预计4日早高峰期间路面可能会形成“地穿甲”,北京交管部门将启动二级交通维护疏导方案,首都7000余名交警将于7时前全部到岗,各交通支大队将根据各自管界雪情,重点加强环路、主干道、高速公路、国市道、四站一场和悬空桥区积雪结冰路段的巡逻管控和秩序维护工作,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信息沟通,积极协调融雪作业部门开展融雪作业,并实时通过122、户外信息显示屏、交通广播、电视台、互联网等多种宣传途径发布路况交通信息,为市民出行提供服务。
此外,截至17时,受到影响的公交线路已从上午的60条降低到29条,主要集中在山区道路,其中停驶线路16条,9条线路发区间车,4条线路绕行甩站通过。周一早高峰,首都2万多部公交车将全部正常首发,公交部门还将增派300部“临时公交车”到天通苑等居民集中社区疏导乘客,保证发车间隔在3分钟以内,5000名公交志愿者将到客流集中站点维护秩序。地铁3日未受到降雪影响,3日晚将采取不停电、不间断压轨等特殊措施,以保证轨道不结冰、4日早高峰能正常发车和高密度运行,地铁公司还将在部分路段增开临时列车。
首都机场受极端天气影响,进出港航班几乎全线延误。截至17时,约有500架次航班延误,其中近300架次航班取消,天津、石家庄、呼和浩特、沈阳、兰州等地航班双向取消。17时后,首都机场国航仅保留8架次航班正常飞行,国航剩余航班全部取消。
北京市政府3日晚发布紧急通知,北京市3日普降大到暴雪,预计4日将有大风并大幅降温。为确保交通安全,北京市政府决定全市各中小学4日停课一天。北京市政府还提醒广大市民朋友,注意雪天出行安全,防寒保暖,尽可能减少出行,尽量选择公交出行方式。
北京:雪后第一个工作日公交车缩短发车间隔
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记者李志勇)北京3日普降大雪,为应对2010年第一场大雪对元旦假期后第一个工作日出行的影响,北京公交集团为4日的出行高峰准备了充足运力,缩短发车间隔,行驶在长安街的北京1路公交车的发车间隔仅有50秒。
记者从北京公交集团了解到,针对3日的大雪天气,以及北京气象台发布的4日最高温度将在零下9摄氏度的情况,考虑到会给公交运营带来的各种困难,北京公交集团2万多辆公交车4日早高峰将全部投入运营,高峰时段发车间隔3分钟左右。北京公交集团还将投入300辆备用车到天通苑、望京等大型居民区周边的线路上,同时,5000多名公交志愿者将到乘客较集中的站台维持秩序,确保出行安全有序。
据了解,受降雪影响,3日北京共有60条公交线路分别采取了停驶、绕行、发区间等措施,其中47条郊区线路停驶。北京交通系统共出动近9000人、车辆1462车次进行扫冰除雪。
北京启动灾害天气蓝色预警 雪中电网运行平稳
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记者 张淼淼)3日,京城的大雪在4、5级大风中持续飘落。截至3日16时,电网最大负荷达到1150万千瓦。截至记者发稿时,北京地区未发生大雪导致的电网故障,地区电网运行平稳。
据介绍,根据天气预报,北京市电力公司已于2日15时提前启动了灾害天气蓝色预警,安排管理人员和抢修队伍应急值班,全力做好元旦期间用电服务保障工作。
北京市电力公司新闻发言人牛进苍说,由于受到大雪降温等因素影响,新年3天虽然处于假期,但电网负荷基本上与上班期间持平,预计假期结束后,负荷会创出新高。
牛进苍告诉记者,电力部门所属的各单位根据自然灾害预警要求,均加强了生产值班和运行设备监视工作,3038名应急抢修人员和814辆应急车辆随时待命,15辆发电车分布在重点地区,随时应对电网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从昨天开始,我们就增加了设备的巡视力度,做好站内设备防寒、防冻措施,特别是防止设备覆冰造成线路和变电设施受损,形成大面积停电。” 牛进苍说,针对市民的供暖用电,电力部门加强了对北京地区供暖机组的运行监视,并关注“煤改电”地区的供电安全,增加了“煤改电”地区负荷监测和应急抢修工作。
据了解,从2日夜间到3日16时,北京市电力公司共派出52人,7部车辆,对老城区“煤改电”地区重点站、重点线路进行设备特殊巡视检查工作。截至记者发稿时,“煤改电”地区线路等设备未出现异常情况,居民供暖用电安全可靠。
另据了解,为保障雪天车辆行人出行照明安全,北京市电力公司路灯中心在3日7时31分关闭路灯,比平时延长15分钟。节日期间,95598电力客户服务热线增加了接听坐席,保证24小时接听畅通,1日零时至3日16时,共送出应急电卡47张。
北京受强降雪影响多条高速公路封闭 航班延误

1月3日,北京南三环路上的车辆在大雪中缓慢行进。 当日北京降雪。据气象部门预报,降雪将持续一整天,雪量将达到大雪级别。气温也将大幅下降。 新华社记者 唐召明 摄
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记者李舒、卢国强)受强降雪和路面结冰影响,3日上午,京承高速、京津高速、京津塘高速均采取道路封闭和分流措施,八达岭高速、110国道北京段因路面结冰车辆通行困难,北京60条公交线路受到影响,首都机场部分出港航班延误。
据北京市交管局指挥中心负责人介绍,从3日凌晨开始,北京普降中到大雪,受外省市强降雪和路面结冰影响,京承高速河北段路面结冰,禁止车辆驶入,北京段出京方向在太师屯分流;京津高速天津段路面结冰,北京段出京方向在台湖分流;京津塘高速天津段路面结冰,北京段出京方向在大羊坊分流。
记者了解到,八达岭高速居庸关路段路面结冰,且因道路坡度较大,路面湿滑,车辆通行困难,行驶非常缓慢,双方向车辆排队等候,有大货车司机称从凌晨1点居庸关段就开始堵车,目前交通民警正在疏导。京开高速京良桥进京方向车辆行驶缓慢,110国道出京方向德胜口路段路面结冰行驶较缓,怀丰路河防口至汤河口封闭分流。
记者在北京街头看到,由于仍在元旦放假期间,市民减少出行,首都市区道路总体行驶正常,但环路内侧车道隔离护栏处、立交桥上坡处、桥下掉头处积雪较多,易发生事故,北四环学院桥东向西方向辅路车多行驶缓慢,西南五环狼阀桥内环方因坡道湿滑行驶缓慢。
元旦期间,公交集团每日计划车次将达到16万次,并适当延后末班车停驶时间。3日清晨,公交集团启动雪天应急预案全体干部职工到岗,提前做好早发车准备。但受降雪路面结冰影响,60条公交线路受到影响,其中47条郊区或山区村村通线路停驶,9条线路发区间车,4条线路绕行。地铁公司组织人力对露天车场的线路、道岔进行清扫,喷洒融雪剂,地铁运行暂未受到影响。
此外,机场高速公路行驶状况正常,但路面积雪情况比较严重路况复杂,首都机场地面降雪已达4厘米。受全国各地大雪、大雾、雾霾等极端天气,以及飞机需要扫雪除冰的影响,首都机场出港方向航班出现大面积延误,截至3日上午9时,已有飞往昆明、武汉、呼和浩特、哈尔滨等地的15架次航班取消,呼和浩特至北京航班取消,其余到港航班尚未未受影响。但由于大雪将持续到3日晚,以及全国多地均出现雪雾天气,预计杭州、成都、南京、桂林等城市,以及北方大部分城市航班将受到影响,首都机场相关负责人建议乘客出行前先拨打机场问询电话查询。

1月3日,北京首都机场出动除冰车对飞机进行除冰作业。当日,北京普降中到大雪。降雪造成首都机场部分出港航班延误。新华社发(马儒壮 摄)
新华社快讯:首都机场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本次降雪已造成首都机场472个出港航班延误,298个航班取消。
新华社快讯:到11时,因降雪3日首都机场已有198个航班延误,115个航班被取消。
受暴雪影响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已经有120个出港航班延误 86个航班取消
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记者林红梅)受暴雪影响,到3日上午10点,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已经有120个出港航班延误,86个航班取消。
记者在首都机场看到,在漫天大雪中,经过民航机场、空管、航空公司等的共同努力,到10点,首都机场已有进出港航班62架次顺利起降。飞机在漫天大雪中或冲天而起,或穿越雪幕降落跑道上,甚是壮观。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中央气象台和民航华北局气象室发布的信息,首都机场从1月2日20点54分开始降雪,于3日9、10点转为中到大雪,预计中到大雪将持续到14点,于15点之后转小并持续到晚上。此次降雪持续时间长,降雪量大,风向变化频繁,能见度低。而且,由于此次降雪的颗粒比较大,地表温度较低,雪落地后极易结冰,增加了跑道除雪的难度,严重影响民航航班起降。
针对本次降雪,首都机场已于昨日持续启动相关应急保障预案做好旅客保障和除冰雪工作,并会同国航、南航、东航、海航等主要航空公司和空管等相关部门启动了首都机场雪天运行协调管理委员会保障机制。为加快出港航班的除雪和推出速度,减少航班延误时间,首都机场已及时启动《航空器定点除冰雪预案》。
为了妥善安置旅客,目前,首都机场已按《特殊天气保障预案》和《航站楼大面积航班延误应急预案》等有关预案要求,组织工作人员到现场,做好航班延误的旅客服务工作。机场工作人员随时向旅客播报最新航班信息,每隔10分钟用中英文广播一次航班信息;首都机场已增派了60名机场服务大使在三个航站楼内对旅客进行引导,妥善安排旅客休息;航站楼内工作人员还为滞留旅客提供免费的饮用水,若航班延误时刻处于用餐时间,则监督航班营运人及其代理人为旅客提供延误餐;机场物业人员也采取措施,防止地面湿滑对旅客造成影响。
记者看到,航站楼内的电视屏幕上播放着新闻类节目,供旅客了解各地的天气情况;同时,旅客也可在航站楼内的电视屏幕上,看到机场除冰雪保障航班的画面。航站楼内秩序良好,停车楼(场)、道路交通情况有条不紊。
这位负责人提醒广大旅客,要及时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在出行前及时与所乘坐航空公司或机场问询处取得联系,及时掌握航班动态,避免盲目出行。
南航全国各地飞往北京航班暂缓起飞
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记者林红梅)由于华北地区的天津、呼和浩特、赤峰等地的机场已关闭,石家庄机场不接受备降,北京首都机场流量控制严重,所有进港航班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因此,南航从全国各地飞往北京的航班均暂缓起飞。
南航北京分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为应对暴雪,南航北京分公司7时30分启动了应急预案,尽一切力量加快飞机除冰速度,缩短航班延误时间。但截至3日中午12时40分,南航当天全天预计出港航班103架中,只起飞了7架,已有10个航班取消。
他介绍,南航北京分公司呼叫中心已于1月2日晚上通过高端旅客信息系统查询到3日当天预计出行的高端旅客名单,连夜通过发温馨提示短信的方式,通知旅客出行前先通过南航销售服务热线95539查询航班动态后再安排出行计划。对于普通旅客,呼叫中心提醒已购买今天机票的旅客尽量退票,并表示会协助他们办理退票等后续事宜。
这位负责人提醒广大旅客说,从携程网或者代理人处购买机票的旅客,可以到原出票地办理退票手续。对于从南航网站上直接购买机票的旅客,可在网上登录系统后提交退票申请。
他表示,呼叫中心已经和机场一线部门畅通了信息渠道,密切关注航班动态,将航班最新起飞信息汇总后通过短信和电话的方式告知旅客。由于电话量猛增,虽然呼叫中心已安排了节日值班备份人员接听电话,但线路依然十分繁忙,需要旅客耐心等候接通电话。
目前,南航北京分公司已对因航班延误和航班取消而滞留机场的旅客安排了餐食。
新闻分析:大雪寒潮,汽车社会准备好了么?
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记者南辰)中央气象台3日发布寒潮橙色警报。北京市气象台仅2日就两次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以及道路结冰黄色预警;3日凌晨3时20分又发布了暴雪蓝色预警,随后,北京气象部门又于8时50分将暴雪蓝色预警信号上升至黄色。北京市气象台台长郭虎表示,待降雪结束后,京城将吹起5、6级的大风,最低气温将迅速降至零下15到零下16摄氏度,预计将达到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最低值。
在这样的天气下,一个关乎民生的悬念是面对大雪、寒潮,我们的汽车社会准备好了么?
记者分析各部门3日第一时间对极端天气的响应注意到,预案准备充分的积极信号确有不少。例如,截至3日中午,北京等受极端天气影响的城市中,气象、交管、环卫等多个部门行动迅速,积极应对。为保障北京城市道路交通畅通,环保部门启动了红色扫雪铲冰预案,确保路面交通安全,这也是北京扫雪预案中专门应对暴雪的最高预警级别。再如,据北京市交管局指挥中心负责人介绍,受强降雪和路面结冰影响,3日上午,交管部门对京承高速、京津高速、京津塘高速均采取道路封闭和分流措施。
但是,记者认为,面对罕见的大雪、寒潮极端天气,各个城市管理部门还是应以民生为本,把老百姓的出行问题考虑得更充分些,出台的政策和举措更细致、更全面、更人性化些。
举例来说,1月4日是星期一,伴随积雪和寒潮,北京将迎来2010年首个工作日和机动车尾号限行日。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400万辆,按照五分之一的机动车被限行估算,这意味着最起码几十万个家庭的出行要受影响。其中,有老人、孩子、病人、孕妇等乘车出行需求的家庭不在少数。我们的公共政策该不该根据极端天气的变化人性化地及时调整?这是一个关乎民生的大问题。
记者查阅了2008年9月公布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本市第十五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的通告》,其中限行与极端天气的联系仅体现在第六条“实施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空气污染控制应急措施”中,指出“如遇极端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在大气受到严重污染时,实施污染控制应急措施。即:外省、区、市进京机动车和本市机动车单双号行驶,全市行政区域内黄标车禁行;施工工地停止土石方和建筑拆除等作业;增加城市道路吸扫和冲刷作业频次;排污单位停产或部分停产,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但是,天气对于汽车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多种形态的。根据北京气象部门预计,未来几天北京气温将达到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最低值,在这种极端天气影响下,限行措施、范围、时间等要不要调整?又应该怎样调整?这,需要有人站在老百姓出行的角度好好考量一下。
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北京的限行政策对残疾人驾车、带孩子去医院看病的车、节日驾车等特殊情况及时调整,但尚没有把极端天气情况考虑进去。实际上,私家车的一大功能就是在极端恶劣的天气中帮助人们做到全天候出行。暴雪、寒潮、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出现的时候,也正是家庭最需要使用私家车的时候。如何人性化地调整政策,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胸襟和智慧。
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政府相关部门往往会号召大家利用公交出行。但实际上,那些有公车坐的人往往最缺乏恶劣天气条件下乘坐公交的亲身体验。这两天大雪、寒潮,建议各部门的城市管理者不妨借机上街头乘乘公交车,体验一下在寒风和零下十几摄氏度的气温中,百姓翘首等车的滋味。
此外,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中,大货车等使用的高标号抗冻柴油准备是否充足?一些地区的国道因高速封路出现堵车的时候,针对司乘人员的水、食品、燃油、防寒用品等的供应是否及时到位?有没有借机哄抬价格的现象?这些都需要不同主管部门及时沟通、考虑到位。记得2008年初的南方冰雪灾害中,很多地方被突如其来的极端天气打了个措手不及,但后期还是及时调整,总结出很多有效的办法。希望应对这次的大雪和寒潮天气时,我们的汽车社会能准备充分、应对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