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1月9日电(记者 张兴军)“大汛好抢,凌汛难防。”流经中国9省区的黄河目前累计封河超过1000公里,最大冰厚达50厘米。为确保安全,黄河下游河南、山东河段已拆除影响淌凌的浮桥数十座。
记者9日从黄河水利委员会了解到,由于中国大范围气温下降加之沿线寒潮影响,黄河特别是下游部分河段淌凌密度、封河里程进一步增加。
数据显示,截至8日8时,黄河累计封河1006.7公里。其中宁蒙河段701公里,北干流河段57公里,三门峡库区73公里,下游河段共封河40处,总长度175.7公里。封河上界位于梁山县河段,冰厚5厘米-50厘米。淌凌河段上首上延至菏泽高村河段,淌凌密度一般7%-70%,最大淌凌密度80%;冰块面积为0.3平方米-40平方米,最大面积80平方米。
去年11月16日,黄河防总宣布黄河进入2009年至2010年度凌汛期,这一时间较常年黄河首封日提前16天。有关方面同时做出部署,要求从当日起全面启动防凌运行机制,防办值守人员进入24小时值班状态。截至目前,黄河下游已拆除影响淌凌的浮桥超过40座。
凌汛,俗称冰排,是河道封冻后冰盖对水流约束增强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冰凌有时可以聚集成冰塞或冰坝,造成水位大幅度抬高,最终漫滩或决堤,称为凌洪。中国古代有“凌汛决口,河官无罪”之说,意指黄河凌汛洪灾是人力不可抗拒的灾难。
近年来,黄河水利委员会通过加密水文、气象信息的观测频次,跟踪气温、水情、冰情变化动态,为防凌调度提供了科学依据。据有关专家介绍,利用目前的条件,封、开河日期和流凌等常规预报比较准确,一定程度上为防凌赢得了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