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1月15日电(记者 向志强)10余年间数次扩能改造、货运量增长约6倍……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作为“中华扶贫第一线”的南昆铁路不断自我升级,推动着沿线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逐步从“脱贫”走向“发展”。
长期以来,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资源丰富,但受限于历史原因、特别是交通不便,经济社会发展十分落后。作为沟通西南与华南沿海的重要通道和云、贵、川出海的最佳捷径,南昆铁路的修建为上述地区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希望之路。
1997年11月30日,南昆铁路正式建成通车。这个当时“国家最大扶贫项目”全长898公里,共联结3个省的近30个县市,其中大部分县属于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铁路建成后,沿线各地紧紧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很多县市将建设沿线经济走廊纳入政府规划,依托南昆铁路描绘自己的发展蓝图。
南宁铁路局局长陈伯施表示,南昆铁路建成后,对黔桂滇等地区资源外运以及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巨大带动作用很快得到显现。
黔西南州州府兴义市,地区生产总值原排在贵州省各州的最后。南昆铁路开通后,埋藏在地下的煤、金矿等资源一下变成了钱,全州年均生产总值以12.2%的幅度攀升,2005年就达118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一跃挤上了全省第四位。
南昆铁路兴义车站的所在地顶效镇,在南昆铁路开通之前,是个偏远落后的小镇,一条不足百米的小街上,只有一家星期天才营业的小饭店,全镇年财政收入只有58万元。南昆铁路开通后,镇政府利用地下的资源,发展起建材、冶金、化工、加工、制药等主导产业,在火车运输的拉动下,还先后建成100万吨煤焦货场、100万吨仓储基地、100万吨集装箱货场。原来独此一家的“星期天餐馆”,如今已发展到几十家。2000年以来,顶效开发区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保持着高达40%左右的增长,成为名副其实的“火车驮来的开发区”。
老区百色曾经是全国最大的连片贫困地区之一。随着南昆铁路的开通,百色于2001年提前两年实现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在此基础上,百色以南昆铁路为依托,大力实施以沿线县市为重点,实现工业带动、农业起飞、旅游兴百的发展战略。
在铁路运力支撑和带动之下,百色相继建成了平果铝等数个铝工业基地,还带动了电力、石化、林纸等相关配套产业发展;田东县以南昆铁路通车运营为契机,扩大了芒果种植规模,加快发展冬菜种植,形成了全国最大的芒果生产基地和冬菜生产基地;“南宁-百色-昆明”黄金旅游线路也逐步火热。“我们旅行社接待的游客60%都是火车拉来的,南昆铁路给我们带来了滚滚客源、财源。”百色飞扬国际旅行社的负责人谢桂庆说。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南昆铁路的运输需求日益旺盛、运量也逐步攀升。饱和、挖潜、扩能、再挖潜、再扩能……建成后,南昆铁路的运量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
南宁铁路局百色车务段党委书记杨黎明介绍,运行不到两年,南昆铁路就开始扩能,10余年间,南昆铁路仅大的扩能改造就实施了4次,运行列车从最初的12对相继增加到40多对,运能从1000万吨提升到2600万吨,货物发送量由1998年的163万吨提高到现在的近1000万吨,10多年来累计运送物资近1亿吨,运送旅客1500多万人次,极大地缓解了西南出海通道的运能紧张状况,有力促进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
“南昆铁路已经从以前的‘扶贫线’变成了‘发展线’‘繁荣线’,同时也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好见证。”陈伯施说。
现在,南昆铁路仍然在为西部地区的开放开发源源不断地贡献着运力支持,但它已不再孤独,被称为“新南昆铁路”的云桂铁路近日已开工建设。它们将与即将开工的黄桶至百色铁路等铁路项目一道,构筑一条能力更强、更加畅通快捷的西部出海大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