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子港1月16日电(记者 党琦 王沛)中国国际救援队于16日下午在海地首都太子港地震废墟中找到联合国驻海地最高官员赫迪·安纳比的遗体。
新华社记者在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联海团)总部大楼营救现场看到,中国国际救援队于当地时间16日14时22分(北京时间17日凌晨3时22分)将联海团团长、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赫迪·安纳比的遗体从废墟中挖出。
中国国际救援队与巴西国际救援队通力合作,在废墟中挖出安纳比的遗体。救援人员将遗体放上担架后,4名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员将担架抬至联合国官员面前,将遗体移交。
安纳比是突尼斯人。中国国际救援队总领队黄建发告诉新华社记者,在废墟中找到的安纳比的私人财物将全部被密封,移交给联合国官员。
在此之前,联海团二号人物路易斯·柯斯达的遗体也已于16日13时45分被中国国际救援队找到。柯斯达是巴西人。

生死竞速60小时—中国国际救援队的三夜与"三业"
新华社北京/太子港1月17日电(记者胡浩、邢广利)整整60小时,他们不眠不休;整整60小时,他们全力挖掘;整整60小时,他们在与死神赛跑,为生机奋战——自当地时间14日下午3时抵达,中国国际救援队已经在海地地震灾区展开了两天三夜的医疗和搜救行动,用专业的技能、职业的素养和敬业的精神,从生死边缘挽回一个个生命。 详细>>>
我援助海地首批救援物资起运 多国加大援助力度
新华社北京1月16日电 综合新华社记者报道:加勒比岛国海地12日下午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后,由中国军队筹措的援助海地首批紧急人道主义救援物资16日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起运,美国、瑞典和委内瑞拉等国加大对海地援助力度。
中国的这批物资包括30吨药品、1000顶帐篷、4000套衣物以及一批压缩干粮、净水设备和便携式应急灯等,共计85吨、260立方米。中国政府15日宣布向海地提供价值3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根据国家对外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应急机制的安排,中国军队立即行动,国防部外事办公室迅速协调军需物资油料、卫生、军事交通运输等部门,加班加点,昼夜奋战,紧急从北京、南京、上海、石家庄、珠海等5地调集救灾物资,同时协调民航运力,在24小时内完成了首批物资的筹措和起运工作。目前,第二批紧急救灾物资正按计划组织筹措。 详细>>>
“我们打破了紧急援助的常规”
——中国驰援海地首批物资启运速写
新华社北京1月16日电(记者 王希)16日11时27分,寒风中的首都国际机场,首批我国向海地震区提供的人道主义救灾物资正在紧急装运。
救援物资包装箱上的统一标识格外引人注目:一束翠绿的橄榄枝托起了火红的五星红旗和中英文书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援助”字样。
12时22分,滑行、加速,满载着中国人民深厚情谊的南航CZ475号飞机顺利升空,将在19个小时后飞抵刚刚遭受地震重创的太子港,为海地人民送去急需的药品、帐篷、单衣、食品和饮用水等90吨救灾物资。
这距15日中国政府做出向海地提供价值3000万元人民币紧急救灾物资的决定只有24个小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