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记者江国成、韩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徐宪平19日在此间举行的中国“十二五规划的方向和政策国际研讨会上”说,我国将努力扩大内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改善民生,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解决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他说,我国将把扩大内需作为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方针,通过调整需求结构,不断增强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实现内需和外需的协调发展。
徐宪平说,我国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为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提供支撑。
此外,为扩大内需,我国将推动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渠道,保持投资规模适度增长,引导投资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
据徐宪平介绍,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还将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在动力,把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攻方向。
他说,我国将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的内在统一,更加注重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把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建立健全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体制机制。
为扩大内需、改善民生,我国还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加大财税、金融、产业等政策促进就业和创业的力度。同时,我国将坚持保基本、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教育、医疗等专项救助制度,积极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
他表示,今后,我国将进一步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谈到提升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途径时,徐宪平说,我国将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在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和资源方面取得突破,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国际收支调控体系和机制,完善对外贸易和外资利用方式,积极稳妥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