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20日电(记者 孙晓胜)对于首都北京而言,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其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极为艰难,也是最为特别的一年。面临“奥运低谷效应”和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双重考验,北京承受着前所未来的压力与挑战。
但在这场特殊的战役中,北京经受住了考验。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北京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预计2009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5%以上,人均GDP有望突破1万美元,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0.3%,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实际增长9%和12%,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1%左右。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达到或超过年初预期。
直到现在,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员、新闻发言人赵磊回顾2009年年初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时还心有余悸:“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影响迅速波及北京。重要经济指标出现‘集体大跳水’,可谓‘飞流直下三千尺’。”
2009年一季度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仅增6.1%,为30年来最低;2009年前两个月,北京市投资增速为-17.3%,为历史最低;2009年一季度进出口同比下降40.6%,出现大跳水。财政收入、市场信心指数、采购经理人指数、入境游人数……一系列指标都呈现负增长。
面对令人担忧的现状,北京市果断出手,制定实施一系列综合调控政策:着力推进“两年一万亿”投资促进计划,落实各项扩大消费、稳定外需政策;着力帮扶企业、支持园区,促进实体经济恢复和发展;着力将应对危机与谋划长远结合起来,发布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重点区域加快发展意见;着力推进社会建设,加强能源、生活必需品运行保障,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改善民生。
在产业方面,针对外需减少使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旅游会展等行业发展受阻的严峻形势,北京市制定和落实了企业帮扶政策,加大政府投资对产业的支持力度,创新支持方式。连续出台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都市工业、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振兴规划,进一步明确了走“高端、高效、高辐射、高标准”的现代制造业振兴之路。
推进京东方八代线项目、交互式高清数字电视、神华低碳能源研究所、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生命科学研究所二期、汽车研究院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带动产业高端化发展。同时,协调推进国家演出中心、中国动漫游戏城、北京国家新闻出版创意产业园、中影基地二期工程、中国新闻电影制片厂改扩建项目等重大文化创意项目在京落地。
为确保一系列投资促进计划尽快落实,北京市提出了“加快、简化、下放、取消、协调”十字方针。市长郭金龙亲自挂帅,建立了扩大内需重大项目绿色审批通道工作机制,主动服务中央、服务区县、服务企业,加快项目前期手续的审批,加强项目新开工的调控,加大对投资落实进度的督查。
开启绿色审批通道工作机制后,项目的审批时间由原来的220个工作日压缩到40至80个工作日。北京卢沟桥再生水厂项目,从申报立项到项目开工前后仅用了不到60天时间,而按照原有程序办理需要200个工作日,效率大大提高。
同时,北京市各职能部门积极简化审批程序,下放审批权限。北京市共取消审批事项18项,下放审批权限88项。北京市发改委实现本市投资项目中超过90%的审批权限下放到区县,北京市规委实现85%的审批事项由区县规划分局办理。
大刀阔斧的改革,让北京市审批效率大幅提升,投资落地明显加快。2009年前11个月,北京市绿色审批通道项目完成投资1502亿元,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34%。
伴随北京市一系列应对危机的政策措施的出台和起效,经济指标也开始出现可喜的变化。
从2009年3月份起,每月都有喜讯传出。3月份PMI重回分界线之上;4月份生产用电量增速由负转正;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由负转正;6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由负转正;7月份工业增加值、入境游人数增速由负转正;8月份财政收入由负转正;9月份工业和服务利润由负转正。
从亮起一片红灯,到一个个红灯由红转绿,赵磊原来忐忑的心情也由原来的“飞流直下”变成“柳暗花明”:“10月份我们收获了完成全年任务的坚定信心,11月份收获了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勇气,12月份我们收获了全年成功的喜悦!”
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张工表示,北京市委市政府从首都经济特点和规律出发,早在奥运会前就做出了系统安排部署,超前进行了一系列政策储备,启动新城、开发丽泽金融商务区、大规模推进轨道交通建设等,不仅明确了奥运会后北京发展的战略取向,也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迅速及时制订实施一揽子政策,把危机影响降到最低打下了基础。而2009年扩大投资、刺激消费、帮扶企业等措施的出台,增强了社会信心,同时也为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