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雪中,我们和衷共济
——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抗击暴雪寒潮灾害纪实
新华社呼和浩特1月27日电(记者 李泽兵)新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锡林郭勒、巴彦淖尔等部分盟市遭遇持续大雪寒潮灾害,造成240多万人(次)受灾,近20万头(只)牲畜死亡,农牧民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雪寒潮灾害,灾区各族干部群众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援下,不畏困难,迅速行动起来抗击冰雪,“千里冰封”的草原上唱响了一首战严寒、斗风雪的感天动地之歌。
白灾:突如其来
2010年1月1日至3日,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乌兰察布、锡林郭勒、巴彦淖尔、赤峰等4盟市16个旗县区遭遇了暴风雪寒潮极端恶劣天气,灾区气温骤降,风力高达9级,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0摄氏度,大部分地区积雪深度为13~23厘米,最深积雪厚度近1米。大雪寒潮造成34.4万人受灾,数万牲畜冻死。暴风雪还造成公路、铁路交通中断,数十趟列车上万旅客被困。

1月4日,消防战士在内蒙古商都受暴雪围困的旅客列车边除雪抢险。受暴风雪影响,从1月3日开始,呼和浩特铁路局管内多趟旅客列车因雪灾滞留晚点,部分列车受困于偏远路段。灾情发生后,内蒙古自治区有关部门会同呼和浩特铁路局紧急动员近万名职工、公安消防战士奔赴抢险第一线,集中抢救疏散受困旅客。铁路沿线地方政府大力配合,凿冰除雪保畅通,力争把灾害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截至1月4日14时,受困于商都境内暴雪区的1400多名旅客均已就近安置。目前,抗灾抢险工作正在进行中。新华社发(田瑜 摄)
1月5日至7日,素有“塞外粮仓”美誉的巴彦淖尔河套等地区再次遭受大雪袭击。1月12日至15日,强冷空气再次影响内蒙古大部地区,并伴有降雪,气温持续偏低。灾情由最初的4个盟市扩展到11个盟市,其中乌兰察布、锡林郭勒、巴彦淖尔、赤峰、通辽等盟市灾情最为严重,牧区大批牲畜因积雪过厚无法觅食。
内蒙古气象部门称,呼伦贝尔市大部、兴安盟局部、锡林郭勒盟南部和西部、乌兰察布市北部、包头市北部和巴彦淖尔市西北部等受灾地区暴雪寒潮持续时间超过20天,积雪深度10厘米至26厘米,出现了区域性重度白灾。
内蒙古民政厅统计,截至1月26日,连续的暴雪寒潮共造成242.03万人(次)受灾,因灾死亡3人,冻伤近千人;受灾牲畜3500万头(只),死亡近20万头(只);暴风雪刮埋房屋324间,损坏1803间,损坏牲畜棚圈32.46万平方米;设施农业受灾面积近30万亩,农牧业直接经济损失严重。
抗灾:众志成城
内蒙古灾情发生后,国家减灾委、民政部于1月13日启动了国家四级灾害应急响应,并派出工作组赶赴灾情严重的锡林郭勒盟、赤峰市、通辽市等地指导开展抗灾救灾工作。1月19日,财政部、民政部下拨雪灾应急资金1800万元,同时向内蒙古紧急调拨棉大衣、棉被各4万套。 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自治区主席巴特尔等赶赴受灾较重的巴彦淖尔市、呼伦贝尔市指导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内蒙古紧急启动一级灾害响应应对暴雪寒潮,紧急拨付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赤峰市、通辽市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3800万元。

1月22日,消防战士正在将一辆被困车辆从雪窝里推出。因受大风降雪袭扰,从当日清晨开始,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海(拉尔)省际大通道S105化德县与正镶白旗之间的部分路段陆续被大雪掩埋,并造成上百辆汽车被困,幸无人员伤亡。新华社发(田瑜 摄)
历史上罕见的暴风雪袭来后,最严重地段积雪厚度高达6米多,铁路、公路交通中断,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灾情就是战斗的号角。为了生命线的畅通无阻,公安、交通等部门及时安排人力、装备物资扫雪除冰,抢通公路、铁路和机场跑道。
灾区广大干部职工、武警官兵、公安民警等上万人,顶着七八级的暴风,踏着没膝的积雪,冒着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能见度不足1米的极端恶劣气候条件下,与暴风雪展开了英勇的搏击。截至目前,内蒙古共出动铁路职工、公路养护人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约4万人次,清理了积雪,保障了交通畅通,解救受困旅客和群众上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人员4万多人。
1月3日晚,1814次列车被困在乌兰察布市的一个山谷中,铁路职工、武警消防官兵奋战40多个小时,清除完掩埋列车的积雪,最终1400多名被困旅客无一人受冻、安全获救。而在整个救援行动中,有数百名铁路、公路职工和民警被冻伤。

1月15日,一名牧民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赛汗塔拉镇都呼木嘎查(村)的棚圈旁取救灾草料。连日的寒潮和暴风雪灾害导致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赤峰市等地农村牧区生产陷入困境。重灾区之一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政府救灾部门已紧急调动资金400万元,用于一线3000多户灾民、90多万头(只)牲畜过冬。截至1月16日,已调运并发放草料1000多万公斤,目前苏尼特右旗灾区仍有50多万头(只)牲畜越冬困难。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
灾情发生后,农业部从黑龙江向内蒙古紧急调运饲草5万吨,以解重灾区燃眉之急,同时根据灾区需求陆续分期分批从周边农区调运饲草料;煤炭生产企业加紧生产运输,确保灾区有煤烧、不受冻;电网公司、各供电部门下发了暴雪预警,应急管理部门进入值班状态,按照相关预案和预警要求,认真做好应对暴雪灾害的各项准备,未发生因大雪降温等恶劣天气导致停机或降负荷的情况。
记者在锡林郭勒盟境内采访雪灾的途中看到,10辆满载饲草料的军车排成一队,在白毛风中缓慢前进。车队指挥官、内蒙古军区边防某团副团长陈文胜告诉记者:“我们这10辆军车是从东乌珠穆沁旗拉上饲草料往锡林郭勒盟南部受灾旗县运送的,首批10辆车共拉饲草料15万斤,预计还有45万斤,共分3趟分别送往正镶白旗、正蓝旗、镶黄旗。”
“无论如何都要把救灾饲草料亲自送到牧民家中,否则损失会更大!”灾情刚发生,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获各琦苏木(乡)30多名党员干部首先想到的是6个嘎查的218户牧民。草场被厚厚的积雪全部覆盖,没办法走,他们雇来铲车在前方开路,将191吨饲草料硬是一户户送到牧民家中。乌宝力格嘎查(村)牧户巴图毕力格说,400多只羊有救了,大灾面前,是党员干部保住了一家人生活的希望。
暖流:融化冰雪
“千里冰封”的草原寒冷难耐,但在抗击风雪中来自各方面的援助、受灾群众的相互扶助,犹如一股暖流温暖了千万受灾群众的心。

1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公安消防总队“冰雪灾害抢险救援突击队”队员们在出征动员仪式上宣誓。当日,内蒙古自治区公安消防总队和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呼伦贝尔市三地的消防支队相继成立了“冰雪灾害抢险救援突击队”,以应对近期的冰雪灾害。突击队将充分发挥消防部队人员、装备和技术优势,深入到灾区的铁路、公路沿线和边远农村牧区,开展铲除积雪、打通道路、抢救被困群众、为受灾地区运送食物及生活用品等行动,切实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因灾害天气造成的困难。新华社记者 王宇天 摄
近日,中国红十字总会筹集到价值34.75万元的棉衣、棉被和药品支援内蒙古,现已陆续运往灾区。内蒙古红十字会已经向灾区下拨100万元善款,资助受灾农牧民安全过冬和恢复生产。
内蒙古各地通过赠送饲草料、捐款、捐物等方式向灾区献爱心,帮助受灾群众尽早渡过难关。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包括出租车司机、教师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捐款购买草料,并自发组织车辆将草料送到牧民手中。牧民新苏乙拉告诉记者:“政府和爱心人士的帮助,坚定了我们抗灾自救的信心,我们一定能战胜这场几十年一遇的雪灾。”
在遭受雪灾的锡林郭勒盟多伦县,一场爱心接力赛正在上演。在当地政府组织牧民抗灾自救的同时,一些企业、个人自发组织爱心捐助活动,陆续将燃煤、绒毛衣、棉衣、棉鞋以及现金送到受灾群众家中,帮助他们顺利过冬。
在锡林郭勒大草原有约30万农牧民受灾,连日来,一批批来自区内外的救灾棉衣棉被、一车车饲草料等急需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进农牧民家里。正蓝旗牧民苏德木领取了救灾款物后,激动地说,现在我们受灾群众有衣穿、有饭吃、能取暖,全力开展抗灾保畜和生产自救。有了党和政府的支持、有了祖国大家庭各族兄弟的帮助,我们相信能够渡过难关,战胜冰雪灾害。
由于道路受阻,救援时间较长,许多牧民相互之间开展互助自救。只要是风雪稍停,50多岁的蒙古族牧民苏格拉就会开着自家的吉普车,为周围几户受灾较重牧民运送饲草料。苏格拉说,不论是蒙古族还是汉族,有了困难大家都会互相帮助,这也是草原牧民相传几百年的传统。
近日,内蒙古财政和民政部门还拿出7060万元,用于向困难群众特别是灾区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保证群众度过一个温暖祥和的春节。 大雪无情人有情。暴风雪后,各族人民的心贴得更紧!

草原人家感受温情——内蒙古乌拉特后旗灾区见闻
新华社内蒙古巴音宝力格1月25日电(记者柴海亮、张丽娜)自2009年11月11日以来,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先后普降7场大雪,使该旗遭受自1970年建旗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近日,记者踏雪深入乌拉特后旗灾区采访发现,当地政府及时采取各种救灾措施,保群众生活、保牧业生产,让风雪中的草原人家感受到了浓浓暖意。
乌拉特后旗全旗有5个苏木镇1781户4441人受灾,死亡牲畜8212头(只)。1月23日,记者驱车从乌拉特后旗旗政府所在地巴音宝力格镇向北翻越阴山前往受灾最重的获各琦苏木采访,沿途不时见到满载饲草料的救灾车辆。虽然雪天放晴已多日,但不少路段仍有积雪和结冰,车辆不时打滑,只能低速前行。详细>>>
内蒙古各地发放农牧业贷款帮助受灾群众抗击雪灾
新华社呼和浩特1月19日电(记者 李云平、张云龙)记者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等地采访获悉,连日来,当地政府正在协调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金融部门,为受灾群众提供农牧业贷款,帮助他们全力抗击雪灾。
2010年1月1日以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赤峰市等地遭受持续寒潮和暴风雪灾害袭击,受灾人口达39万余人。详细>>>
中央、内蒙古紧急拨付5600万元救灾款及抗寒衣被
新华社呼和浩特1月19日电(记者 李泽兵)1月19日下午,财政部、民政部紧急拨付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1800万元。同时,民政部还向内蒙古紧急调运2万床棉被、2万件棉大衣。内蒙古财政厅也于近日紧急拨付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赤峰市、通辽市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3800万元。
据内蒙古民政厅介绍,这些救灾款物将用于正在进行的暴雪寒潮灾害救助工作,解决受灾群众以及公路、铁路滞留人员的紧急转移安置、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和倒塌住房恢复重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