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拉萨1月28日电(记者 荣守俊)1月18日至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再一次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西藏各族人民的关怀。西藏民主改革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扶持和全国支援下,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藏总体上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中央扶持:从巨额财政补贴到所有重点项目投资
西藏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人才资源极为匮乏,再加上特殊的政治历史原因,西藏仍属于欠发达地区。在相当长时间内,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靠的是国家投资拉动和全国各地各部门的支持。
考虑到西藏的特殊情况,尽管中国人口多、底子薄,中央在资金和项目方面长期给予西藏力所能及的扶持。国家投资重点用于农牧业、基础建设、科技教育、基层政权相关设施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着重解决制约西藏发展的“瓶颈”和突出问题。
藏北一家牧民生活在新的安居屋里(1月19日摄)。1月18日至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再一次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西藏各族人民的关怀。西藏民主改革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扶持和全国支援下,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藏总体上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下面的一连串数字也许能说明中央对西藏的扶持力度到底有多大。1984年中央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决定,由国家投资4.8亿元、全国9个省(市)帮助西藏建设包括电站、旅馆、学校、医院、文化中心和中小型企业在内的43项西藏迫切需要的中小型工程项目。拉萨饭店、西藏人民会堂、西藏体育馆等都是那时兴建的。这43项工程的完工基本满足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被誉为高原上的“43颗明珠”。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决定,由国家投资23.8亿元,同时动员全国支援西藏兴建62个项目。
牧民停放在西藏当雄县城路边的摩托车(1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自2001年中央召开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至今,中央对西藏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西藏自治区发改委主任金世洵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透露,9年来,国家为西藏提供财政补贴和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3100多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累计近2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西藏财政每花100元,就有90多元来自中央财政;国家对西藏的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100亿元,主要用于“十五”期间117个项目和“十一五”期间180个项目的建设,建成了以青藏铁路为标志的一大批关系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
全国支援: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到百姓日常生产生活
在中央对西藏加大投资力度和财政扶持的同时,全国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从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拉开全国支援西藏的序幕,到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方针,再到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把西藏所有县(市、区)纳入对口支援范围,全国支援西藏工作呈现出机制不断完善、规模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重心不断下移的局面。

这是1月9日拍摄的拉萨过渡电源工程一角。1月9日,由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实施援建的西藏应急燃油发电工程首批机组在拉萨投产发电,并正式移交给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这将有效缓解拉萨市冬季严重缺电局面。近年来,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用电需求出现较大缺口,为解决西藏电网缺电问题,应西藏自治区政府的要求,2009年7月,国家能源局决定在拉萨建设共10万千瓦的应急过渡电源。援建工作由华能集团公司承担,工程于2009年9月11日开工建设,12月21日第一台机组就完成试运行并正式投运。到今年1月4日,已有4台机组相继建成投运,可为寒冬中的拉萨城每天供电60万千瓦时。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说,为建设西藏应急燃油机组工程,华能集团克服了工期紧、任务重、交叉作业多、高原施工条件恶劣等困难,广大工程建设单位和人员在保证工程安全质量的前提下,不分昼夜连续施工,为机组的顺利投产创造了重要条件。 据介绍,目前工程后续机组建设工作正在有序进行,预计2010年2月底前全部投产发电。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从城镇到农牧区,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到百姓日常生产生活,从修路、建楼堂馆所到开辟工业园区和农业示范园区,从资金、项目援藏到人才、技术援藏,从“输血”到“造血”,对口支援工作大大增强了受援地区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切实提高了受援地区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自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全国共有18个省(市)、60多个中央国家机关、17家中央企业承担了援藏任务,它们先后派出5批共3747名干部到西藏工作。目前,西藏全区7个地(市)的73个县(市、区)和双湖特别区以及自治区和地(市)主要直属部门都在受援范围之内。截至2009年,对口援藏省(市)、中央企业及中央国家机关已累计投入援藏资金133.15亿元,完成重大建设项目4393个。

2009年2月26日,来自北京石景山区的援藏干部与藏族农民一起跳藏族民间舞蹈“果谐”。当天是藏历土牛新年初二,在西藏堆龙德庆县工作的北京石景山区援藏干部来到该县羊达乡藏族农民家拜年,和他们一起欢度藏历新年。新华社记者 索朗罗布 摄
广大援藏干部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牢记党的宗旨,把西藏当做第二故乡,把西藏各族人民群众当做亲人,与当地干部群众同心同德,艰苦创业,为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2009年5月10日,藏族农民边多在品尝自己种植的西瓜。在山东省有关部门进行的科技援藏帮助下,西藏白朗县已经培养出300多名藏族农民科技人员。在援藏科技人员的指导下,当地农民已经种植出17个品种的西瓜,搭建4912座瓜菜大棚,给当地农民带来3400多万元的收入,农业科技扎根藏族农村。 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2009年12月在成都召开的第五次对口支援西藏干部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说,15年来,对口援藏极大地改善了西藏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了西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密切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增进了民族团结,增强了党的感召力、祖国的向心力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西藏巨变:总体上进入跨越式发展新阶段
在中央扶持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在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下,西藏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西藏总体上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2009年西藏的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400亿元,预计达到437亿元,同比增长12.1%,连续1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89元,同比增长13%以上,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西藏拉萨市城关区蔡公堂乡白定村村民在麦地劳作(2009年8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中央的扶持和全国人民的支援也使西藏各族人民得到了许许多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记者不久前在距离拉萨400多公里远的拉孜村采访时看到,村民巴桑一家6口人住在一栋宽敞明亮的两层楼的安居房里。53岁的女主人巴桑对记者说,现在国家政策好,政府给修了路,建了沼气池,安装了太阳灶,家家户户通了电和自来水,政府还帮助农民做生意挣钱,他们家一年有3万多元的现金收入。“真是做梦也想不到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巴桑说话时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这首歌唱出了西藏各族人民对美好新生活的赞美,唱出了他们对中央关怀、全国人民支援的无限感激之情。
有关人士表示,有中央的关心、重视和扶持,有全国人民的支援和帮助,西藏各族人民将会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西藏将会早日建设成一个“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

国家9年累计注入3100多亿元促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
新华社拉萨1月24日电(记者荣守俊、胡星)自2001年中央召开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国家为西藏提供财政补贴和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3100多亿元,有力地促进了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发改委了解到,9年来,中央财政补贴西藏财力累计近2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国家对西藏的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100亿元,建成了以青藏铁路为标志的一大批关系到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
考虑到西藏的特殊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财政、资金和项目等方面给予西藏力所能及的扶持。国家对西藏的投资主要用于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基层政权相关设施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等方面,着重解决制约西藏发展的“瓶颈”问题。>>>>点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