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1月29日电(记者 齐海山)国家重要商品粮大省——吉林省丰收不忘节粮,帮助农民建造科学储粮仓,降低粮食损耗,确保农民减损增收,提高粮食有效供给。
吉林省每户农民粮食产量较多,再加上天气较寒冷,不少农民秋季把粮食直接堆放在院子内。鸡啄鼠盗不说,每年天气转暖的时候还出现发霉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放在院子里的粮食鼠害非常严重,到开春的时候,粮食堆底下都会有发霉的情况出现,每年损失都不少。”吉林省梅河口市牛心顶镇小河北村农民韦福泰说。
吉林省副省长王守臣多次强调要求各级干部帮助农民科学储粮,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现阶段吉林省正常年景粮食产量稳定在500亿斤以上,农户储粮损失在40多亿斤,相当于300万亩耕地的产量,相当于24万吨化肥和6亿吨水资源白白浪费。如果农民手中存粮保管不当,发生霉变,霉变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全省粮食将多损失5亿斤。”王守臣说。
据了解,目前吉林省农民收入60%来自于粮食生产,做好农户安全储粮工作对农民增收息息相关。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农户储粮损失损耗在3%以下;发展中国家在5%左右;我国平均农户损失损耗为8%左右。吉林省玉米损耗为11.77%、水稻损耗为5.73%。在玉米损失损耗中,正常年景霉变损失占3-5%,特殊年景在7%左右。王守臣说:“如果将玉米霉变粒由7%降到2%以内,每年可以减少粮食损失20亿斤,按每市斤玉米0.76元计算,可增加农民收入15.2亿元,平均每个农民可增收100多元。”
吉林省根据本省农户储粮品种及数量,结合气候特点,自主研制了农户科学储粮仓。这种粮仓采用钢结构,四周用锰钢网做维护,容积12立方米,可装玉米穗7吨左右(相当于1公顷玉米产量)。新型粮仓按照国家、省、市(县)、农户3:3:2:2的比例筹措资金。这种粮仓自然通风,降水防霉,提质增重,鸡啄不出,鼠咬不到,可使玉米损失损耗由11.77%降至2%以内。
2009年,吉林省为28个县(市、区)、149个乡镇、827个村屯建设3万套农户科学储粮仓,总投资90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补助2700万元,省级配套2820万元。
“国家对我们农民帮助太大了,一个新型粮仓造价3000多元,我们农民拿600元就行了,其余都是国家、省市给补贴,几年我们就能把花的钱‘省’回来。”梅河口市牛心顶镇农民姜德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