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上闪耀的“东方红十字”
——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分队赴海地灾区救援记事
新华社北京1月29日电(吴敏)北京时间1月13日5时53分,一场里氏7.3级强烈地震袭击了海地首都太子港。中国国际救援队飞赴海地地震灾区,成为世界第3支到达的国际救援队。
(一)
海地时间14日9时,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分队在总理府开设第一个流动医疗点。
受伤灾民在当地志愿者的引导下,陆续前来就诊,医疗队员们为他们精心洗消、包扎伤口、发放药物。医疗队员、武警总医院骨科医生姜川是第7次执行国际救援任务的老队员,经验十分丰富,精心地为这些头面部外伤和肢体骨折的受伤灾民处理伤口、打好绷带。
当天下午,海地总理礼宾官赶到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分队医疗救助点,握着医疗队员的手说:“感谢中国国际救援队,你们是第一支来总理府进行人道主义救助的救援队。”
19日,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分队在总统府广场设置医疗点,灾民们很快聚拢过来。烈日下,医疗队员忙碌地为受伤的灾民治疗。
已经怀孕7个月的娜塔来医疗点求诊,请求女队员张雪梅为自己做检查。来自武警总医院妇产科的技师张雪梅,打开先进的便携式超声仪,一边为娜塔做超声检查,一边耐心细致地讲解着胎儿状况。“谢谢中国医生为我做检查。”检查结束后,娜塔一边喝着张雪梅递给她的水,一边感谢。
海地天气炎热,医疗队员每天在烈日下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直到把携带的药品、耗材全部用完才撤回。连日来,他们先后救治2500名伤员,其中外伤换药700多例、清创缝合手术150多例。

1月22日,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在海地首都太子港机场附近一个灾民临时安置点内进行喷洒消毒。当日,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太子港继续为因地震受伤的民众提供卫生医疗服务,并与其他国际医疗机构展开合作,救治受伤人员。新华社记者 袁满摄
(二)
余震不断、疾病流行、治安混乱……面对这些困难,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分队没有被压倒,成为最早在海地开展防疫和心理疏导的国际救援队。
天气炎热、尸体腐烂,病菌滋生传播、灾民露天居住、生活用水和食品短缺,加之垃圾遍地、蚊虫叮咬,随时可能发生传染病,医疗队员随时都有被感染的危险。
大灾之后,需防大疫。拥有丰富救援经验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分队,坚持深入灾民点,发放消毒药片和防护用品。男医疗队员背负40多公斤的电动喷雾器对灾民点喷洒消毒,在烈日烘烤下,汗水湿透衣服,累计消毒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
此外,医疗队员通过志愿者对灾民进行卫生防病知识宣教,编写法文版“灾后卫生防疫十项注意”,发放传单4000份,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在前期的医疗救治中,队员们发现,由于语言障碍,心理疏导工作难开展。他们编写了灾后心理疏导常识,并翻译成法语。1月20日,22岁的海蒂拿到这张中法对照的“灾后心理疏导常识”后,读得十分认真。这是在地震中失去2名亲人的她,接受的第一次灾后心理疏导。
当天,医疗分队为490余名灾民提供医疗服务和心理疏导,发放心理疏导传单和灾后防疫传单500份,还对重点人群给予了药物治疗。
海地总理府负责援海救助物资的总协调人杰西·贝勒里夫说,中国政府和人民帮助海地人民,这种情感是发自内心的。“我想以海地人民的名义,向你们说声谢谢。”

1月18日,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生在海地首都太子港总统府广场前为受伤民众疗伤换药。海地本月12日发生强烈地震以来,中国国际救援队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援助机构展开合作,为缺医少药的海地民众提供医疗服务。新华社记者 袁满 摄
(三)
在震后的特殊环境中,维和官兵和救援队员每天都进行高强度工作,皮炎、脚踝扭伤和腹泻很常见。
“医疗分队主动承担起维和队员的健康保障工作,每天回到营地,医疗队员就分头进行巡诊。”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分队队长侯世科说。医疗队员在营地内,为维和队员、防暴队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巡诊发药,为150余名维和防暴队员、搜救队员以及随队记者进行全面体检,为50余名关节扭伤、手部外伤及患高血压的维和官兵提供医疗服务。
巡诊中,医疗队员发现一些维和队员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失眠和胃肠道反应等应急障碍,急需心理疏导。医疗分队立即开展了3次防疫和心理疏导讲座,开设内科、外科、腹部B超和心理量表测试等10余项常规体检项目。

中国医疗救助受海地民众欢迎 尽力进行防疫工作
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分队队长、武警总医院医务部主任侯世科在电话中说,中国国际救援队目前是唯一一支在海地灾区开设医疗救助点的国际救援队。“在灾区进行勘察后,我没有看到有其他国家的救援队开展医疗救助,他们的主要任务可能还是集中于搜救工作。而我们的医疗队员数量相对充足,既可承担搜救现场被压埋伤员的救治工作,又能担负中国国际救援队和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人员的医疗保障任务,还在海地总理府附近的灾民点开设了第二个医疗救助站,1月15日一天总共救助了120名伤员。”
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分队同时还在灾区开展了卫生宣教、卫生防疫工作。据侯世科介绍,海地总理府附近聚集了近千名灾民,震后卫生条件极差,许多尸体没有及时掩埋,灾民缺少食物、药品,随时可能出现肠道传染病等疾病的蔓延。中国医护人员对300多平方米的灾民聚集点进行了喷洒消毒。“我们携带的消毒药用得很快,明天我们会带更多的药物去现场。” 详细>>>
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分队18日起全面展开防疫工作
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吴敏、吴杰)新华社记者19日通过与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分队海事卫星连线得知,从当地时间1月18日起,医疗分队在太子港全面展开防疫工作,在灾民居住集中地区喷洒消毒剂,并开展卫生宣教工作。
在总统府门前的广场上,聚集了数千人。医疗分队到达这里时,很多人好奇地围观过来。当7名医疗队员在瞬间把新型救援帐篷从收缩状态撑开为40平方米时,人群中发出一阵赞叹声。随后,“中国人民帮助您”的大横幅被悬挂在医疗帐篷侧面,这条红白相间的大标语特意使用了中文、法文对照,格外引人注目。数百名伤员很快聚集到帐篷附近。医疗队员迅速分组展开工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