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1月30日电(记者 蔡敏)记者日前从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了解到,由于淮河流域经常出现连枯连旱或涝旱急转,且水污染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城乡干旱缺水问题日益加剧。淮委2010年将着重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对水质的监督管理,以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钱敏介绍说,淮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近年来,随着旱情不断发生,加上污染状况尚未得到彻底改观,淮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为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淮委2009年在整个流域全面落实了入河排污口管理制度,严格新建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对超标严重的十多个企业进行了通报。同时,积极做好水污染联防工作,全年实施防污调度48次,安全下泄污染水体15.6亿立方米,有效防范和减轻了水污染危害。
钱敏说,在新一轮淮河治理中,淮委将把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快划定水资源管理“红线”。要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继续加强流域水功能区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大力倡导节约用水,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淮委将开展引江济淮工程前期论证工作,编制工程规划,统筹解决淮河流域尤其是淮北地区干旱缺水问题。
根据历史资料,全长1000公里淮河流经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省,它“两头翘中间洼”,是我国水患灾害最频繁的河流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治污的“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