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各地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迎接重要传统节日——春节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2月12日   来源:新华社

    2月12日,市民从长沙烈士公园内装饰的红灯笼下走过。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湖南长沙的数万只红伞和红灯笼映红了大街小巷,市民纷纷走上街头,在“红红火火”的气氛中迎接虎年的到来。新华社记者 赵众志 摄 

河南欢乐健身迎虎年

    新华社郑州2月12日体育专电(记者王颂)今年春节期间,河南省各地体育部门将开展“促和谐、奔小康”全民健身系列比赛活动。

    “迎新春”农民篮球赛暨第二届河南省万村千乡农民篮球总决赛,今年已经是第8届,有24个县、市的近万名“庄稼汉”报名参加。

    春节期间,第六届中原武术庙会将在开封市万岁山游览区设台打擂。

    据介绍,今年春节期间,南阳全市有85%的乡镇都要举行各类体育赛事,既有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传统比赛,也有挑粮赛跑、拔大绳等富有农家特色的健身项目。

    2009年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首批移民迁入了河南省境内的10个移民新村。当地政府为每个移民新村都建起了健身广场、篮球场、乒乓球室,有的还修建了健身房和网球场,使身居他乡的村民通过健身娱乐,欢度春节。

    为了让城市居民在节日期间能有更多参加健身锻炼的机会,洛阳市新区体育中心的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网球馆以及排球场、篮球场,全部向市民免费开放。

澳门迎接新春气氛浓

    新华社澳门2月12日电(记者 徐超)农历新年临近,澳门特区处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置办年货、迎新亮灯、文艺表演……特区政府和市民以不同方式,迎接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这个小城的喜庆气氛也变得越来越浓。

    年货品种添新意

    购置年货一直是市民春节前的重要活动。年货市场人头攒动的场面成为当地节前的一道独特风景。

    在塔石广场,一年一度的年宵市场正热热闹闹地展开。20多个年宵摊位摆设着各式各样的贺年礼品,以虎为主题的海报、玩具、饰物成为一大亮点,也有“转运风车”等传统礼品。

    据民政总署介绍,今年的年宵市场从6日起营业至正月初一凌晨,比去年营业时间延长了3天。

    由于正月初一与西方情人节重合,年宵市场也少不了“爱情”气氛。商家借机推出“幸福公仔”、“爱情行大运”、绒毛玫瑰花和金莎花等情侣货品。一些摊主表示,距农历新年越近,市面过年气氛越浓,相信大年三十将是人流高峰期,生意会越来越好。

    记者11日在祐汉公园附近的年货市场看到,年花、春联、橘树成了市民采购的主要商品。一位罗姓摊主告诉记者,当天天气较前几天明显好转,生意也像天气一样升温,希望年前最后几天给自己赚个“大红包”。

    澳珠口岸人流升

    除了本地购物外,一些澳门市民还选择到珠海采购年货。

    记者11日下午在连接澳门和珠海的关闸口岸看到,不少人提着大口袋和简易拉货车离境,而在入境口,许多人的包已经被年花、食品等填得满满当当。

    特区海关关检处处长黄伟文1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初步估计,10日和11日,通过关闸口岸往返珠海和澳门的居民及旅客都在25万人次左右,超过平时。大年三十,口岸将迎来春节前的客流最高峰。

    为方便市民春节前从内地携年花返回澳门,民政总署自10日起至13日,每日上午9时至晚上10时在关闸口岸入境大堂设临时检疫站,提供年花的免费检疫服务。

    红包新钞需求旺

    连日来,澳门当地银行的换钞业务异常繁忙。由于市民有新年用新钞包红包的传统,每年这个时候当地银行就会面临零票新钞吃紧的“挑战”。

    在宋玉生广场附近的中国银行澳门分行,许多市民排起长队换取新钞。据澳门特区两大发钞银行中国银行和大西洋银行的最新统计,截至10日,银行已向市民及同行业换出约2.9亿澳门元新钞。

    银行方面说,受金融海啸影响,去年春节期间当地换出的10元新钞较多。今年20元新钞需求量较大,反映出经济好转,居民封起红包来更阔绰。

    迎新节目花样多

    年味渐浓,澳门特区政府举办的各项迎新活动也渐入佳境。

    2月5日,民政总署在议事亭前地举行农历新年亮灯仪式,虎年主题及各式吉祥灯饰同时放亮,张灯结彩迎接新春佳节。

    据介绍,今年新春灯饰布置地点共63个,大型扎作灯饰共17座、金钱挂饰约960个、贺年灯牌约180个、米仔碎灯约2万米、老虎及桃花树灯饰100多个。亮灯期将至3月上旬。

    民政总署主办的“喜迎金虎乐万家”新春系列活动将从本月上旬起至3月7日在不同场地上演,安排了数十场表演及大型展览等;旅游局定于大年三十晚上在旅游塔附近海面举行烟花汇演,与广大居民共贺新春。

    此外,民政总署还将组织包括“贺岁足球赛”“新春单车行大运”“步步高升旅游塔长跑赛”等文体贺岁活动,让市民过一个喜庆、祥和、健康的新年。

    2月12日,各族群众在聚会上互相敬酒祝福。当天,拉萨藏族、汉族、回族、珞巴族、门巴族等各族各界代表欢聚在一起,共同庆祝春节和藏历铁虎新年。他们互致问候,欣赏文艺节目,共同祝福祖国繁荣富强。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要把民族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一位京族老人的新年愿望

    新华社南宁2月12日电(记者王希、程群、吴小康)“再过几个月,我们的‘哈亭’文化广场就要竣工了,一定请你再来做客,参加我们的‘哈节’。”京族老人苏春发兴奋地对记者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世代逐海而居的京族人除了有除夕守岁、放鞭炮的习俗外,还习惯在守岁时商讨来年的生产生活规划。苏春发告诉记者,今年村民讨论的话题无疑将是投资2000万元建设的“哈亭”文化广场和新一届“哈节”庆祝活动。

    京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广西东兴市江平镇巫头、山心和(“氵”加“万”)尾三岛是京族唯一的聚居地。“哈”为京族语,有“唱”和“吃”之意。京族人民每年都隆重庆祝的“哈节”集中体现了京族的传统文化。

    “改革开放前,族人们过着非常贫穷的生活,仅靠捕获的海产品换取油、盐、大米等食物为生。村民聚会举行‘哈节’庆祝活动时的‘哈亭’不仅路不好走,周边环境也不好。”回忆起过去生活的艰难苏春发记忆犹新。

    如今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京族人自身的努力下,昔日封闭落后的村寨面貌一新,变成了蒸蒸日上的希望之乡。京族人不仅从事海产品收购、加工和出售,还大力发展海产品养殖以及边境贸易,人均年收入由10年前的2000元增长至8000元。

    京族人不仅生活富裕,而且开始关注如何将本民族璀璨的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2006年,“哈节”正式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2009年的“哈节”盛况空前,吸引了中国和越南的数万观众参加。独弦琴、喃字、竹杠舞和京族雕塑等传统文化开始走入校园,成为当地京族学校的教学内容。

    “春节一过,村里的京族传统歌舞艺术团就要开始集中训练。”苏春发说,他的新年愿望是让更多的人了解京族,让京族文化传统更好地传承下去。

    他还向记者透露了个小秘密,与往年一样,今年除夕他要向同村的晚辈派发红包,“日子越来越好了,今年的红包也要厚些。”  

    2月12日,刚刚走出阜阳火车站的一位妇女拉着孩子走在雪地上。春节临近,在外工作的人们带着孩子回家过年。大人们牵着孩子的小手,在春运的大潮里快乐同行。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新华社驻点记者感受台湾浓浓“年味”

    新华社北京/台北2月12日电 (记者 刘刚 刘畅 李凯 徐群)每逢佳节倍思亲。农历庚寅年新春临近,大陆同胞非常挂念海峡对岸的台湾同胞。新华社港台澳新闻编辑部连线在台湾驻点采访的同事刘刚、徐群,请他们介绍台湾民众多姿多彩、喜迎虎年春节的情况。

    编辑部:欢欢喜喜过大年。大陆各地“年味”已越来越浓了,请你介绍一下岛内民众在如何迎春节?

    驻点记者(以下简称记者):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台湾自不例外。台湾民众今年春节可从13日开始一连休假9天,到22日、大年初九才上班,连续休假时间比大陆的7天还长。

    台湾的过年气氛在1月初就感觉到了。元旦期间,新春挥毫等活动已经带着“年味”。随后,大街小巷喜庆的红色明显多了起来,如春联、灯笼、各种广告旗等等。

    到1月底,台北著名的年货大街迪化街开市。在这里,摩肩接踵采购年货的人们和各出奇招招揽生意的商家可以让人体会到浓浓的“年味”。这段时间,也是台湾尾牙(年终聚餐)最集中的时段,老板发红包是必不可少的。

    “年味”还体现在人们归心似箭的脚步里,不少在台北工作的人已陆续赶回中南部的老家,因此节前台北人口往往“骤降”一半。据台湾公路交通管理部门介绍,春节首波返乡车潮将于12日午后出现。

    虎年的大年初一正好是西方的情人节,商家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酒店业者推出了“除夕情人节”住房套餐;各个花市备齐了货源,根据台湾农业部门的统计,今年春节的花卉供应量比去年上升了35%;电信业者则看好春节和情人节叠加的祝福短信市场。

    绿岛、垦丁这样的度假胜地是年轻人浪漫之旅的好选择,绿岛“非炒不可”饭店的老板莫妮卡半个月前就告诉记者,“除夕夜的位子早就订满了”。

    编辑部:中华文化在台湾得到了很好的保存与传承。在台湾的春节习俗中,有哪些让你印象特别深刻?

    记者: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写春联了。从元旦到新春,记者经历了好几场“挥毫迎新”活动,可以说是男女老少齐上阵。根据一项调查,春节前夕“代写春联”绝对是高薪的“短工”,手写春联一幅能挣到500元新台币。

    和大陆一样,“围炉”——吃年夜饭,是台湾除夕的重头戏,不管是在家里做饭还是下馆子聚餐,最重要的是一家子吃个团圆饭。这一天夜里,台湾的各个庙宇都热闹非凡。相传大年初一第一个将香插在庙里的香炉,可为自己带来一整年的好运,因此人们会漏夜守在庙门外,为的是大年初一抢得“头香”。

    还有一个传说是“正月初一回娘家,会使娘家变穷”。也有民间说法认为,这只是婆家吓唬媳妇新年时要留下来帮忙家务而编造的借口。不管由来如何,大年初二回娘家就这么成了习俗。据台湾的朋友介绍,这一天台湾的公路会出现颇为壮观的“回娘家”车潮。

    元宵灯会也是台湾各地过年期间必不可少的活动,今年灯会的特别之处在于,两岸将首次联合举办新春灯会。此外,台南的“盐水蜂炮”和台东的“炮炸寒单爷”都是颇具民族特色的传统年俗。“盐水蜂炮”相传源起于清时盐水镇的居民向“关圣帝君(关公)”祈祷后,依占卜结果放炮驱邪避瘟;“寒单爷”在民间被认为是五路财神中的中路财神,因为怕冷,所以要用鞭炮为他驱寒。

    编辑部:大陆同胞非常关心去年在“莫拉克”台风中受灾的台湾中南部地区民众,你们最近也到灾区进行了采访。你们看到灾区的过节气氛如何?

    记者:我们看到,嘉义的阿里山乡和高雄县的杉林乡在春节前夕又有一批永久房投入使用。房间里大到成套家具、冰箱、液晶电视,小到油盐酱醋、电池、香皂甚至抹布都一应俱全,保证受灾民众空手就可以入住。

    重灾区那玛夏乡居民李国彬刚刚搬进位于杉林乡的新居,一家五口按有关部门核准分到了三室两厅,约90平方米的小复式一套。记者进门时,屋里的很多东西还没开封,一家人显然心情不错,正围坐在茶几旁聊天。他告诉记者,受灾后最初的日子是灰暗的。家里的两层小楼被冲垮,逃出来时真是身无分文,“现在总算有个立足的地方了”。

    世居在山区的灾民大多以种植业为生,移居到平地后谋生比有个新家更重要。为此,杉林乡的新居建设采用了以工代赈的方式,每人每天800元新台币薪酬,新居也因此凝聚着灾民们重建生活的信心。

    谈及过年的打算,李国彬说会和周围的乡亲们一起聚一聚。对于来年,“平安”是他最大的期望。

    编辑部:今年是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以来的第二个春节。旅游业者预计,春节期间日均将有4000多人次的大陆游客赴台。据你了解,台湾的旅行社都为大陆游客安排了哪些特色旅游项目?大陆游客在台如何过除夕?

    记者:今年春节期间来台旅游的大陆游客数可以用猛增来形容,这让台湾业者在感叹“接大陆团单子接到手软”的同时,也倍感压力。台湾有关部门最近一再强调的是要确保大陆游客行程顺利,为此也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抽查旅馆价格、要求所有接待大陆游客的旅行社都必须提供订房单,以及春节假期在银行营业据点安排轮值人员提供人民币买卖双向服务等。

    台湾旅行商业公会联合会理事长姚大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所有大陆游客的住房订单都已确定,旅游大巴也都就位。据初步统计,将有3000多名大陆游客在台湾度过除夕夜。而在台大陆游客人数的高峰期将出现在16至18日,预计将达到7000到10000人。

    姚大光说,一些旅行社已为大陆游客精心安排了年夜饭、表演,有的旅行社还将给大陆游客发放红包。在一些旅游景点,也会发放年节礼物。

    编辑部:在牛年的大年初一,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第一次和台湾民众见面。现在,“团团”“圆圆”要在台北度过第二个春节,大陆民众特别关心它们的近况,请你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记者:今年农历春节,有可能正好赶上“团团”“圆圆”的喜事。台北动物园表示,“圆圆”曾于去年2月14日进入发情高峰。目前,动物园已专门为大熊猫准备了“洞房”。因此,如果时机成熟,在特展馆有可能看不到大熊猫。

    台北动物园园长叶杰生表示,“圆圆”已经连续两年有发情的纪录,时间都在2到3月间。去年“圆圆”首度抵台,就提早在2月14日达到发情高峰。今年,为了让大猫熊尝试进行自然交配,动物园特别在户外运动场加设水池,让“团团”“圆圆”在发情期间可以泡水降温。

    动物园还准备了户外隔离舍活动场作为大熊猫未来的“洞房”,虽然目前还没有发情的迹象,动物园已经开始让“团团”和“圆圆”轮流到这里熟悉场地。

    台北动物园新闻联络人林惠珍说,就以往的经验得知,发情前期的“圆圆”每天早上会在隔离舍户外活动场,到11点左右才会到展示场与民众见面,因此11点以前只能看到“团团”。进入发情期时,工作人员会打开通道让“团团”和“圆圆”互动,经由视觉、气味、声音等刺激彼此的行为表现。

    大熊猫发情前期会有食欲降低、活动量增加、泡水次数增加等行为表现;进入发情高峰期后则会发出类似羊叫、鸟叫的声音,这时候就会让“团团”和“圆圆”混栏,尝试进行自然交配。

    林惠珍说,根据观察,“团团”还没有发情过,第二性征也还没发育得和其他的公熊猫一样,因此当它们混栏时如果只是玩耍,动物保姆还是会将它们分开,再等待明年的发情季了。而一旦“圆圆”进入发情状态,动物园会将相关讯息公告在游园资讯看板及网站,也请大家一起来祝福“团团”和“圆圆”。

    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去年大年初一在台北动物园公开亮相,看熊猫成为去年台湾春节的一道风景。一年来,参观熊猫的台湾民众已经超过360万人次,动物园方面预计,今年春节期间仍会有大批家长带着小孩来看熊猫。

    编辑部:你们在春节期间还要在台湾坚守工作岗位,总社的同事非常惦念你们。请问春节期间你们将如何安排生活与工作?另外,去年一些大陆公司在台湾设立了办事机构、分公司,他们的工作人员也会在岛内过年吗?你们了解他们过年的安排吗?

    记者:年三十最重要的是通过视频给家人拜年,然后自己动手包顿饺子,有时间的话还会在网上看看央视“春晚”。这段时间主要还是采访,毕竟在台湾过年是难得的机会,我们会尽量多地记录下有意思的事情。

    大陆在台湾设立分公司的基本都是航空公司,过年期间恰好是他们最繁忙的时段,因此大多有人留守。厦门航空公司台湾分公司的财务经理黄俊凌已经是连续第二年在台湾过春节了,和他一起留守的还有两位同事。今年春节黄俊凌一定会过得很开心,因为有妻儿陪伴在身边。他告诉记者,自己应该是大陆在台分公司首批成功申请直系亲属短期来台的员工之一。家人在台湾的时间只有短短9天,黄俊凌会带着他们好好逛逛台北。

    2月12日,北京市民在一家花卉市场选购鲜花。春节将至,北京鲜花市场迎来消费高潮。新华社记者 高学余 摄 

卡拉苗寨年味浓

    新华社贵阳2月12日电(记者石新荣)腊月二十九,贵州山区寒风袭人,过年的气氛却红红火火。

    “伟业腾飞财源广,宏图大展生意兴”,20多岁的苗族青年吴明华正在家门前贴大红春联。他在深圳一家电子元件厂打工,刚回到家。他的哥嫂开了一家苗家乐“卡拉第一家”。

    苗族青年杨道林扛着一大串鸟笼要交到村支书家去统一销售。杨道林是丹寨中学高三的学生,利用假期编鸟笼。他说:“要考大学,也要编鸟笼,这是我们村的传统技艺,不会就不是卡拉人。”

    苗族聚居的卡拉村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远近闻名的“中国鸟笼艺术之乡”,村支书吴明海介绍说,这里125户村民有96户从事鸟笼制作,2009年鸟笼收入已突破250多万元,加上种植业、养殖业等收入,卡拉村去年农民人均收入近4000元。

    苗族村民吴明祥家里暖洋洋的,三个孩子围坐在铁炉子旁,正津津有味地看“喜羊羊与灰太郎”的卡通片。铁炉子四周挂满熏得黄黄的腊肉。身着苗族便装的女主人王阿冬自豪地指着墙上的奖状说,大女儿吴青青学习不错,得了好多“三好生”的奖状,两个弟妹是龙凤胎,也得了好多“好娃娃”的奖状。

    今年32岁的吴明祥长期在深圳打工,两年前回乡创业,去年8月开了苗家乐“阿冬农庄”。吴明祥家一年编制鸟笼的收入有1万多元,加上苗家乐的收入,现金收入有2万多元。

    吴明祥家的房子是典型的苗家吊脚楼,二楼用于接待客人,一楼自住。“年货早就准备好了,现在吃的都不缺,就给孩子多买些水果。”吴明祥的两个妹妹都是“80后”,已在深圳打工安家,是典型的“新生代农民工”。吴明祥说:“父母都到深圳妹妹家过年去了!”

    谈起虎年的心愿,吴明祥说:“中央的政策一年比一年好,对我们农民的关怀和支持也越来越多,我相信虎年的日子会更红火!”

回族朋友来贺年 民族团结乐融融

    新华社银川2月12日电(记者吴雨、姜雪城)春节前夕,记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一些地方采访时看到,不少回民群众提前向汉族朋友祝贺春节,有的甚至带上新年礼物到汉族朋友家中贺年,回汉群众和谐相处,其乐融融。

    11日,宁夏吴忠市利通区东塔寺乡柴园村回族村民杨培琪,专门来到汉族朋友温平家中,送上新春的问候。端着热腾腾的盖碗茶,杨培琪告诉记者:“我们回族的传统节日是古尔邦节、开斋节,每逢此时温平都给我送上节日祝福;当汉族过春节时,我也会前来问候。”

    温平告诉记者,他搬到现在居住的小区5年了,周围的邻居都是回民,相处得一直很愉快。“今早我把门口这条路上的雪都扫干净了,邻居回民朋友马洪看见直‘埋怨’我动作太快,也不留些给他打扫。”温平说完哈哈笑了起来。

    温平说:“我们家祖上三代都是与回族朋友为邻,非常熟悉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正因为了解,所以相互尊重,关系非常好。”

    “对,就是应该相互尊重。”杨培琪说,“上个月,村里金塔小区的汉族朋友徐自强的儿子娶媳妇邀请我参加,因为共请了30桌的亲戚朋友,其中三分之一的人都是回民,为尊重我们回民的饮食习惯,婚宴特别定在清真餐馆举行。”

    据了解,柴园村共有478户,2071人,回族村民约占57%。多年来,从没有发生一起因民族纠纷而引发的重大事件。2009年12月,这个村被评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像柴园村这样回汉群众节前互道祝福、融洽相处的例子,在吴忠市比比皆是。

    吴忠市利通区塑配小区的张建英、汪圣仁老两口也开门迎来了回民邻居韩文财。韩文财的爱人前不久从麦加朝觐回来,给张建英带了一条产自沙特的纱巾,张建英爱不释手。韩文财说:“我们这栋楼住着5户汉民和5户回民,巧的是,回汉居民都是户户相对,平日里相互帮助,节日里礼尚往来,亲如一家。不论什么民族,大家都是和和气气,远亲不如近邻嘛!”

    秦渠社区的翟瑞雪告诉记者,塑配小区共有居民600余户,约2300人,其中回族居民约占50%。为切实搞好社区民族团结,社区经常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团结活动。如在端午节组织回族居民学包粽子,开斋节组织汉族群众学炸油果、做粉汤,用饮食文化交流民族感情;在“邻居节”时组织回汉居民互赠“邻里卡”,用一句祝福、一个联系方式搭起沟通桥梁……

    据吴忠市市长吴玉才介绍,吴忠市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现有人口137万,散居着回、满、蒙古、壮等26个少数民族,其中回族人口占全市人口的50.2%,是全国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级市。

    “吴忠市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始终把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增强民族团结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来抓,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尤其注意结合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加强组织和引导,使各族人民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吴玉才说。

俄罗斯华侨华人春节畅想

    新华社莫斯科2月11日电(记者 刘恺 高帆)再过两天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在俄罗斯求学、工作的华侨华人与祖(籍)国相隔万里,临近节日时对家乡和亲人的牵挂真正应了那句古诗——每逢佳节倍思亲。除了在电话里、网络上与家人和朋友一诉衷肠外,他们同样要按照中国传统习俗完成春节的“三大样”——贴春联、包饺子、看春晚,在浓浓的思乡情中与祖(籍)国一起共庆传统佳节。

    莫斯科大学新闻系研究生丛珊珊在俄留学3年。出于经济和时间上的考虑,每年春节她都留在莫斯科。她对记者说:“临近春节,远在异国他乡的游子都越发想念亲人。虽然很多留学生都回不了家,但我们并不孤单。我们会自己动手写春联、包饺子、上网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起在节日里感受喜庆气氛,送上对亲朋好友的祝福。”

    在莫斯科打拼近十年的友谊酒店老板刘祥飞说:“越是节日的时候,中餐馆就越忙。绝大多数在这儿务工的中国厨师都选择留下过年,虽然都很想家,但是为了让更多的华侨华人和俄罗斯朋友吃上热腾腾的年夜饭,厨师们甘愿牺牲自己服务大家。不过,酒店打算年后安排员工到莫斯科市郊的度假村游泳、唱卡拉OK。”

    与在俄罗斯的中国务工人员相比,中国驻俄使领馆的工作人员因为工作的特殊要求,在节假日时大都要坚守工作岗位。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馆副领事刘伟已经连续在圣彼得堡度过5个春节。刘伟说:“我只能打电话拜年,祝家人健康如意。领事馆也会组织联欢会、看电影、打乒乓球和棋牌比赛等活动,以丰富大家的节日生活。”

    为了让海外华侨华人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中国驻俄大使馆在年前连续组织了华侨华人联欢晚会、留学生专场晚会等活动,大家各展才艺,其乐融融。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送上他对华侨华人的节日问候和美好祝愿,他动情地说:“使馆就是海外华侨华人的家,欢迎大家回家过年。”

    在俄罗斯科学院教汉语的黄立良今年60岁,在莫斯科已工作了10年。他说:“来俄10年,因为工作的缘故不能在春节时与儿女团聚,我心里总是非常思念。虽相隔万里,我向往中国、向往故乡的这颗心是永远不会变的。”黄立良准备在年三十这天邀上几位好友,共同举杯庆祝传统佳节。

新西兰“80后”外交官的内心独白

    新华社惠灵顿2月12日电(记者刘洁秋)新春佳节即将来临,许多人都打算与家人共庆春节。然而,作为一名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的年轻外交官,李淹却不能回国与父母团聚。这里让我们来听听他的内心独白:

    “我第一次驻外是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当我结束两年常驻任期回国时,作为‘80后’独生子女一代中的一员,我特别想和父母多呆一些日子。然而时光苦短,最后还是以工作为重,只身又来到了新西兰。

    “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种种都让我明白,外交人员的生活并非某些人想象的那样,过着西服革履、登堂入室的奢华生活。和其他行业的人们一样,外交人员也有很不容易的一面,思念故国亲人即是一例。

    “看过一部电视系列片,名字叫做《远离故土的五星红旗》,感同身受。这两天,我下载了张维良用箫演奏的古曲《苏武牧羊》。新西兰是一个羊比人多的国家,在这里听这样的曲子很适合我的心境。‘转眼北风吹,群雁汉关飞’,真是触景生情。好在领导和同志们待我都挺好。

    “身为外交人员,独处海外,有点‘去国怀乡’的味道,但我们也见证着或大或小、或宏伟或琐碎的外交故事。像我这样的‘80后’外交人员很多。大家都有类似的思念、类似的理想和类似的担当。

    “春节前后,我肯定会通过电话、网络给国内的父母和亲友拜年。自己则会一个人静静地过。正好也利用这个时间过一过内省的生活。这些日子,都是在奔忙,很少静下心来回头看看、想想自己。

    “这里借用一条短信作为结尾吧:我在他乡忆高堂,双亲倚门盼儿郎。独自想家岁月长,多年磨砺已坚强。遥祝俺爹和俺娘:庚寅虎年更吉祥!

    “祝福父母、祝福亲友、祝福祖国!”

 
 
 相关链接
· 中国驻罗马尼亚使馆举行华侨华人春节招待会
· 巴西里约热内卢华侨华人举行庆虎年春节联欢晚会
· 尼日利亚首届华侨华人春节联欢晚会在拉各斯举行
· 喀麦隆举行华侨华人新春联欢会 逾六百侨胞同庆
· 第八期华侨华人社团中青年负责人研习班厦门开班
· “第七期华侨华人社团中青年负责人研习班”结业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