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2月24日电(记者 吴宇)24日距离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还有66天。走进位于世博会中国馆一层的建筑面积近6.3万平方米的省区市馆,昔日一览无余的空旷展厅已是满眼的建筑构架。在喧闹的施工声中,四川馆的钢骨架披上了一幅红布,庆祝主体结构落成。
在四川馆周边,云南馆重檐飞升的牌坊已开始彩绘,贵州馆层层叠叠的苗寨鼓楼已显露雏形。两座展馆都采用了传统的木结构,在省区市馆众多的钢结构中显得别具一种亲和力。
从中国馆这个窗口放眼黄浦江两岸,在世博建设者忙碌的双手中,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一座座展馆正脱去脚手架和帷幕,从模糊变得清晰起来;一条条道路、一处处景观也在完善最后的细节,变得雅致可人;过去只能远观看看轮廓的世博园区,终于可以让参观者从近处欣赏了。
迎着仍有几分寒意的春风,在串联各个展馆的高架步道上,一群工人将长长的钢管套在扳手上,两人一组,将高架步道中间的一排排铁栓旋拧下来,地面顿时显得平整起来,在两侧白云般的遮阳伞的映衬下,显得别具美感。飞快旋拧的劳动多了几分轻松,在摄影镜头面前,工人们都笑了起来。
在高架步道上,记者第一次看到了大幅的园区地图和道路指示牌,其中还有多达30余个图例,涉及餐厅、饮水、厕所、银行、电话、医疗、参观预约、停车、电梯、轨道交通等。这不仅说明园区建设尘埃将定、众多展馆方位已明确,也预示着园区运营即将开始,从大批参观者需求出发的各项服务设施正在加紧完善。
在外观犹如紫色蚕茧的日本馆屋顶,建筑工人的身影让人联想到极限游戏,轻盈飘忽中有一种挑战和刺激;近旁的韩国馆外墙显露出五彩缤纷的韩文图案,而整个韩国馆就是立体的韩国文字,突出“沟通、融合”为文化内涵。
有一座展馆,屋顶同时飘扬着两国国旗。这就是接近完工的巴基斯坦馆,两国国旗分别是巴基斯坦绿色的星月旗和中国的五星红旗。巴基斯坦馆以世界文化遗产拉合尔古堡为原型,紧邻中国馆,土黄色的建筑外表与中国馆的中国红相映生辉。
负责巴基斯坦馆外墙和室内装潢工程的,是来自浙江省嵊州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吴国贤。今年47岁的吴国贤从事建筑装潢已近30年,为了做好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工程,去年第四季度,吴国贤和手下的60多名工友经常加班至夜晚11时。
24日,正在中国访问的巴基斯坦外交部长沙阿•马哈茂德•库雷希访问了上海世博会巴基斯坦馆。得知这座占地2000平方米的展馆有望成为上海世博会首批竣工的国外自建馆后,库雷希高兴地留言:“这再一次体现了巴基斯坦和中国之间特别的友谊关系。”
据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介绍,截至目前,世博会42个国外自建馆中已有32个完成建设和设备安装工程,进入布展阶段;其余10个国外自建馆正加快施工进度,有望按计划收尾;在18个企业馆中,已有16个完成建设和设备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