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中国驻德国大使就气候变化问题对话德国联邦议员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2月24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柏林2月23日电(记者 刘向)中国驻德国大使吴红波23日晚在德国联邦议会办公区举行的有关气候变化的“议会之夜”活动时表示,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巩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成果,与各方一道,争取在2010年内签署一项有法律约束力的有关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协议。

    吴红波对在场的30多名德国联邦议员和数十名德国环保组织代表说,哥本哈根会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当务之急是尽快将《哥本哈根协议》中的各方共识转化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长期合作特设工作组和《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的具体谈判案文,确保年底墨西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取得积极成果。

    他说,中国下一步自主减排目标是到2020年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中国的减排目标是中国自愿、自主的行为,不附加任何条件,也不与任何国家的行动相挂钩,但中国会把这一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吴红波还介绍了中国在推进节能减排上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其中包括持续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关闭高污染和高能耗企业、大力发展低碳和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鼓励发展小排量汽车,以及加大应对气候变化的科研投入。

    他说,1990年至2005年,中国单位GDP能耗降低了47%,同期发达国家只降低了26%。2005年至2009年,中国单位GDP能耗至少降低13%,相当于少排放8亿吨二氧化碳。

    在回答有关美国要求新兴经济体国家也要做出类似发达国家的减排承诺的提问时,吴红波说,中国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只列全球第96位,美国人均排放量是中国的4倍。中国愿意承担责任,但要求中国做出超出承受能力的承诺不现实,因为这种承诺不仅可能严重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也是灾难。

    美国驻德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罗伯特·波勒德也在这次活动中发言,肯定了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成果。他说,《哥本哈根协议》迈出了重要一步,来之不易,不应忽视。波勒德还介绍了美国在发展清洁能源、降低汽车能耗、开发核能等方面的举措。

    此次“议会之夜”活动是由德国联邦议员组成的“环境沙龙”发起的,主要目的是邀请中美外交官介绍各自国家政府在气候变化上的立场和主张,并与德国联邦议员、德国的有关基金会代表和非政府组织代表对话。

 
 
 相关链接
· 施泰纳:中国在气候变化会议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中国向联合国通报应对气候变化自主减缓行动信息
· 全国气象部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 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