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内蒙古乌海3月6日电(记者 贾立君 任会斌)神华骆驼山煤矿透水事故钻井抢险救援第一个钻孔于3月6日早晨打通后,当日12时许开始井下生命信息探测。

3月6日,救援人员准备往井下送声光设备。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记者在事故救援现场看到,神华骆驼山煤矿透水事故钻孔救援4号钻机于6日8时40分许打通第一个钻孔,接着经过输风送氧、抽取钻杆等程序后,于12时许开始,地面救援人员开始井下生命信息探测。
3月1日7时29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境内的神华集团骆驼山在建煤矿发生透水事故。事发时,井下共有77人,经紧急撤离和救援,共有46人升井,其中1人因抢救无效死亡,截止到目前,仍有31名煤矿建设工人被困井下。
6日8时40分许,由中石油川庆公司抢险救援钻井队负责的钻机打至井下202米的巷道内。至此,事故发生6天来,第一个钻井救援钻孔被打通。据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介绍,井下巷道内空气含氧量较高、达19%左右,同时瓦斯低、气压低,基本具备人类生存条件。事故发生时,此巷道内有12名工人在施工。
事故发生以来,陆续有9台钻机分别在两个可能存在被困人员的巷道上方地面打孔,用于通风、传送声光信号、投递食物、联系被困人员。但由于地质结构复杂,地下的石英岩坚硬且岩层走向倾斜,钻孔难度极大。其中,第一个打通钻孔的4号钻机,就因岩层走向的影响而使钻头走偏,当钻头打至222.94米后,往回抽拉钻杆时,才撞破钻壁打通距离地面202米处的巷道。
目前,来自部队、地方、企业的抢险救援人员达1500多人,他们昼夜不停地实施着抽水、钻孔、堵漏三项主要救援措施。
神华骆驼山煤矿透水事故救援:第二个钻孔打通 使井下巷道形成空气回路
新华社内蒙古乌海3月6日电(记者贾立君、任会斌)记者在神华骆驼山煤矿透水事故救援现场了解到,6日下午,透水事故钻井抢险救援第二个钻孔打通,使井下巷道形成空气回路。
3月6日15时53分,参与抢险救援的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大地技术勘查公司的口径为300毫米的钻机,在A区打通地面与202米井下巷道的钻孔。这是钻井救援的9台钻机所打通的第二个钻孔。6日早晨8时40分许,中石油川庆公司抢险救援钻井队打通第一个钻孔。事故现场救援抢险指挥部有关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说,这两个相隔不远的钻孔,使井下巷道形成空气回路,在抢险救援工作中意义重大。
3月1日7时29分,神华骆驼山在建煤矿发生透水事故。事发时,井下共有77人,经紧急撤离和救援,共有46人升井,其中1人因抢救无效死亡,截至目前仍有31人被困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