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开辟世博消费维权“绿色通道”
新华社上海3月15日电(记者 俞丽虹)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15日宣布,从4月下旬起开辟世博消费纠纷处理“绿色通道”,同时把专业律师咨询团队引入世博消费维权服务。
根据预测,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吸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其中海外游客约为350万人次。4月下旬上海世博园区试运营启动后,上海市消保委将派出28名掌握英语会话能力的工作人员,加入世博园区参观者服务中心,为中外游客提供有关消费维权的现场咨询和服务。
此外,从15日起,上海主要的商业中心、旅游景点、机场、火车站等都将陆续设立“世博消费维权服务点”,总数超过100个。这些服务点都有统一的标志,并由专人负责,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协调、第一时间解决涉及世博的消费投诉。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外游客,上海还专门成立了律师志愿者世博服务小组。世博会期间,来自上海知名律师事务所的26名律师志愿者将走进“世博消费维权服务点”,发挥专业优势,提供法律咨询,协助调解相关消费纠纷。
上海市消保委秘书长赵皎黎表示,根据旅游部门测算,近四成的世博游客会前往长三角其他城市游览。针对这一情况,上海与浙江、江苏等地的消费者组织目前已达成协议,建立消费争议异地投诉处理机制,共同维护世博游客的合法权益。
湖北消费者投诉呈现三个新热点
新华社武汉3月15日电(皮曙初 孙慧)据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提供的信息,去年以来,湖北省消费者投诉总量仍呈上升趋势,其中质量问题较为严重,仍是投诉“老大难”,几年来一直占投诉总量的60%以上。
据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投诉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09年的消费者投诉情况来看,三个新的投诉热点值得关注:
一是预付卡消费的投诉。所谓预付卡消费,主要是指各种类型的会员卡、积分卡、优惠卡等服务行业的预存现金消费,在这些方面,消费者的投诉集中在变相强制消费、退卡难、承诺服务缩水等问题。
二是电视购物和网络购物等新型购物消费的投诉。近些年电视购物和网络购物兴起,由于其特殊的购买方式,在交易过程中往往出现货实不符、夸大或虚假宣传、延迟发货、售后服务缺失等方面的问题,致使消费者投诉较多。
三是汽车及其相关消费的投诉。消费者在这方面的投诉主要集中在,汽车消费合同中的霸王条款、车险、零配件、汽车美容保养、汽车维修等方面。
据介绍,2009年,湖北省各级消费者委员会共受理投诉32812件,同比增长14%,其中百货类投诉9933件,占总量的30.3%;家用电器类8964件,占27.3%。
台湾“消基会”:大陆企业在台投资要经得住“奥客”测试
新华社台北3月15日电(记者李寒芳 蒋志强)在台湾,人们通常把难缠的客人称之为“奥客”。台湾消费者文教基金会(“消基会”)董事长谢天仁25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合理主张权利的“奥客”多一些的话,企业的神经就绷得紧张一些,消费纠纷也不会太多。大陆企业在台湾投资如果能通过“奥客”的测试,在市场存活的能力将会大大增强。
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消基会”在这天公布了对全台百家金融机构服务品质调查的结果。内容不仅涉及等候叫号、办理存款业务时间等服务方面,还包括是否提供“老花眼镜、当日报纸、填表书写座位”等极细致的内容。
这项调查是“消基会”的志愿者们走访台湾近百家银行的成果。针对两岸金融监管合作备忘录年初生效,大陆银行积极部署赴台设立分支机构。谢天仁表示,这项“无微不至”的调查可为大陆金融机构在台经营提供一些启示。
他说,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一旦签署,两岸的经济往来将会愈加频繁。希望有心来台湾发展的大陆银行或企业做好前期工作,使台湾消费者对大陆的服务和产品建立起信心,才能做到永续发展。
谢天仁表示,两岸两会已经签署的一些协议,对农产品的检验检疫、标准计量检验认证等方面都给予了充分把关,下一步两会将要商谈的保护知识产权等议题,将为两岸民众提供更多消费保障。他呼吁相关部门能够落实这些良好机制,切实保护好两岸民众的消费权益。
此外,因应大陆游客赴台的热潮,“消基会”还和大陆一些省市的消费者保护协会陆续建立了联系。
“大陆游客在台湾购物、观光或住宿发生任何争议,都可以和我们联系,一经申诉我们会立即启动相关保护消费者机制。在台湾来不及解决的,回到大陆也可以通过地方消协把案例传回台湾,我们将继续提供服务。”谢天仁说。
“3·15”走访台湾“消基会”:于无声处见呵护
新华社台北3月15日电(记者李寒芳 蒋志强)“‘3•15’是什么日子?”听到我们要去探访台湾消费者文教基金会(“消基会”),一位常年从事两岸新闻工作的台湾同行不解地问。
事实上,知道“3•15”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台湾民众并不多见。从记者下榻的宾馆到“消基会”所在的复兴南路,正好穿越台北最繁华的商业地带。一路上街头并未悬挂任何有关宣传“3•15”的标语,商场也没有打出类似“3•15承诺”的广告。
“消基会”是在台湾颇具影响力的一家民间团体。它的办公地点栖身于一间仅五六十平方米左右的开间。进门处,志工们正忙着接听投诉电话,其余的空间被井然有序地划分成企划部、申诉部和《消费者报导》杂志的编辑部和发行部。最靠里的位置则留给了一间贴有“义务律师咨询”标识的办公室,透过玻璃墙壁可以看到,几名民众正在咨询相关事宜。
“消基会”副秘书长黄钰生告诉记者,“消基会”的全部员工不过24人,包括董事长、副董事长和他在内的其他人士,都是不领分文的义务工作人员,志愿者人数则高达五六百人。
1979年,台湾中部地区民众因食用厂商制造贩卖的米糠油而导致中毒,受害者多达两千人,同年底又发生“假酒事件”。一些热心公益的人士深感消费者的弱势地位,发起了推展消费者保护的工作。
如今,“消基会”的服务内容已拓展到方方面面,记者在2009年的案例书中看到,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内容被分成了衣、食、住、行、育、乐、美容、保险金融、一般消费等九大方面。
因应国际消费者联合会确定的2010年“3·15”“我们的金钱,我们的权利”的主题,“消基会”今天的关注点是“金融”,并发布了“全台百家金融机构服务品质调查结果”。
这项调查是志愿者走访了全台近百家银行的见闻,内容不仅涉及等候叫号、办理存款业务时间等服务方面,还包括是否提供“老花眼镜、当日报纸、填表书写座位”等。报告还对十几家银行分行给予了“点名批评”。
董事长谢天仁说,“消基会”常会根据接到的投诉进行调查,如果觉得情况普遍,就会召开记者会,通过舆论把压力传递给相关部门。
比如针对台湾高铁存在的安全隐患,“消基会”就在高铁正式通车的当天发起了“珍惜生命、拒搭危险高铁”活动,敦促相关部门予以改进。
近一两年来,针对两岸人员往来的不断增多,“消基会”也开始逐渐关注维护大陆游客权益等内容。
结束采访走出“消基会”,招手打了一辆出租车返回,赫然可见车身上印着司机的电话号码和姓名。“台湾的计程车这样做很多年了,可以更好保护你们的权益啊。”搭载我们的李姓司机说。
记者想起谢天仁的离别之语:“保护消费者权益是平常每一天。”或许这正是“3•15”在台北看似“无声无息”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