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3日,在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山乡的山间道路上,一队送水车队在为旱区群众运送爱心水。初春三月,西南大地上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这样一抹颜色,那十丈高枝上盛开的木棉花,硕大如碗,红艳似火。这象征着坚韧不拔精神的英雄花,在遭遇百年大旱的西南大地铅灰土黄的底色上,更显艳丽和坚强。连日来,记者奔走在西南五省区市大地上,一片片干裂的农田、一座座干涸的水库、一个个早已见底的水窖,向人们诉说着这场旱灾的冲击和威胁:6000多万人受灾!1800多万人饮水困难!9000多万亩耕地受旱!直接经济损失230多亿元!山石间弓身背水的农妇,盘山路上驱车送水的志愿者车队、田地里指导节水育苗的农技人员、群山间打井找水的水利人员、村落里奔走指挥的基层干部……恰似那扎根石头缝里固水保土的木棉树,越是无甘霖,越扎根向下。新华社记者 李斌 摄

3月23日,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山乡文钱村群众从取水点取水回家。当日,政府和爱心人士为文钱村群众送来了饮用水。新华社记者 李斌 摄

3月24日,云南宣威市热水镇营沟村上营第三小组组长张荐(左)在取水点帮村民装水。新华社记者 何俊昌 摄

3月12日,在贵州省水城县发耳乡发耳村,两位村民在一新水源点建水井。新华社记者 杨楹 摄

3月20日,广西河池市东兰县兰木镇纳核村纳辉屯村民为运用旱育秧技术的秧田浇水。新华社记者 李斌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