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人民时评:用制度堵上公职人员“以权谋房”暗道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4月01日   来源:人民日报

    在这个“蜗居”、“蚁族”成为流行词语的时代,关于房子的新闻很容易触动大众神经,如果事涉公职人员住房,就更加引人关注。

    合肥市从去年开始的直管公房清理整顿工作,成果不小,却也令人吃惊:已纠正违规占用直管公房人员1119人,收回资金近5000万元,收回应退公房28套。其中,违规占用、转租公房者几乎都是公职人员。

    平心而论,公职人员只要是通过自己的合法所得,住房条件好一点,无可厚非。公众有意见的,主要是住房问题上的违规和腐败行为。

    合肥千余公职人员违规占用公房的现象,恐非孤例。这种权力与房子“正相关”的关系,人们时有耳闻:前些年,当房子还是稀缺商品时,一些公职人员却早早地拿到了优质房源;有的还用远低于市场价的“优惠”价格买房,甚至连经适房、安置房也不放过。

    从媒体曝光来看,不少贪官东窗事发后,人们发现在他们的名下,房子一套又一套。被判无期徒刑的上海市浦东新区原副区长康慧军,就是一个典型。他长期掌握土地交易大权,人称“炒房区长”,案发时,他和妻儿名下的房产达14处。这种权力与房子的畸形关系,恐怕也是房价飞涨的源头之一。

    “一粒老鼠屎,搞坏一锅汤。”上述种种案例,已经影响到人们对公职人员的态度和评判。一边是百姓望房兴叹,一边是公职人员“以权谋房”。这样的强烈对比,严重损害着政府的形象,甚至引发种种矛盾和问题。

    要正确厘清公职人员与住房的关系,解决“以权谋房”的问题,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按照中央部署,加快建立干部住房申报制度。对此,群众早有呼声。温总理近日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说,对于公职人员报告住房等个人有关事项,中共中央、国务院将于近期作出专门规定。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公职人员报告住房情况,一是可以把公职人员住房作为破解干部财产公开难题的一个突破口;二是可以成为从机制上防止腐败的“疫苗”;三是可以成为查处干部以权谋私乃至腐败的重要线索;四是可以更合理地配置住房资源……

    据报道,年近八旬、居无定所的合肥市民刘海明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新房钥匙。他拿到的房子,就是合肥清理出来直管公房中的一套。清理直管公房,使一批“夹心层”的住房问题得到解决。我们希望,能够常常听到这样的消息。(李天扬)

 
 
 相关链接
· 安徽合肥清理整顿公房违规 公务员不配合将辞退
· 天津投入资金1.4亿元启动直管民用公房维修工程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