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记者 叶书宏)核安全峰会将于12日至13日在华盛顿举行。全球4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联合国、欧盟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际组织的代表将出席。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出席会议。
核安全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当前,国际安全环境复杂多变,核安全体系面临诸多问题:曾被视作国际战略平衡与稳定基石的《反导条约》遭废除,损害国际战略稳定的导弹防御系统初具规模,《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迄今仍未生效,“禁产条约”谈判迟迟难以启动,重不扩散、轻核裁军的倾向在加剧,无核武器国家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受到限制。
除此之外,某些国家建立在首先使用核武器基础之上的核威慑思维尚未摒弃,各国对于核威胁的恐惧感远未消除;一些核大国在防止核扩散上奉行双重标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效力大打折扣;核材料流失更是加剧了人们对核恐怖的担忧……总之,世界面临的核安全风险有所增加,这次峰会的召开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国际社会的忧虑。
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有核国家,中国领导人出席峰会,既是基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大局,也是为自身发展营造持久稳定国际环境的内在要求,表现出中国对当今全球重大安全问题的关切,体现了负责任大国应有的务实外交作风。
中国的发展需要持久稳定的和平国际环境,核安全关乎世界和平与发展,关乎中国的切身利益。正因如此,中国一贯高度重视核安全问题,并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就核安全问题展开的合作与磋商。去年9月,胡锦涛主席参加联合国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并发表了题为《共同缔造普遍安全的世界》的重要讲话。
共同缔造普遍安全的世界,首先应该摆脱核战争的威胁。为此,中国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坚定奉行自卫防御的核战略,恪守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不对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此外,中国在核武器规模和发展方面始终采取极为克制的态度,不参加任何形式的军备竞赛,把自身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
多年来,中国积极推进国际核裁军及防核扩散进程。国际核裁军组织“全球零核倡议”创始人之一努尔·侯赛因曾指出,中国承诺永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鼓励完全销毁核武器的政策立场“非常开明进步”,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核不扩散和核裁军国际委员会联合主席埃文斯也指出,中国在核不扩散领域显示了“真正领导力”、“是一股重要的力量”。
推进核安全进程,对于改善国际安全环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正坚定不移地实践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安全观,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国际和地区安全环境,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推进核安全进程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而有核国家应率先垂范履行职责。有核国家应积极推进核裁军进程,放弃以首先使用核武器为基础的核威慑政策,切实减少核武器威胁;同时严格履行防扩散义务,摒弃单边主义和双重标准,维护和加强国际防扩散机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此外,也应充分尊重各国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
此次峰会,有关国家将通过对话与协商,进一步凝聚在核安全领域的共识,而中国也将发出和平的声音。